温暖的阳光还在,但蓝天不见了。11月28日出现迷人的“高原蓝”后,昨日南昌城变得灰蒙蒙,烦人的灰霾又来了。据气象部门监测,昨日白天南昌持续被能见度在4300米以上的轻度灰霾笼罩。
上周末起南昌连晴,但也暗藏烦恼:天气晴好静稳,没有降雨,风力微弱,很容易遭遇“霾伏”。那么,南昌什么时候霾最多?什么天气条件下会出现灰霾?南昌市气象局副局长胡磊结合气象、环保部门的大数据,揭开了南昌的“霾密码”:出现灰霾时风速低、气压高、湿度小、逆温很明显、主导风向多为东北风……
南昌遇“霾伏”时啥天气?大数据给了答案
胡磊介绍,他和同行利用1960年至2014年南昌气象观测资料,以及2001年至2014年南昌环保部门大气污染物监测资料,对南昌霾天的气象要素等作了全面分析。55年的大数据表明,南昌霾天与风速、风向、湿度等有紧密关联。
1.风速低:霾天风力多为1~2级,主导风向多东北风
根据胡磊的研究,1960年至2014年,南昌霾日在8时这个时间点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风力等级为1~2级,属于软风~轻风。低风速不利于烟尘、尾气等灰尘颗粒物或污染物的扩散,且使霾持续时间较长。
2.气压高:不利于本地污染物输送
1960年至2014年的气象大数据表明,南昌霾日8时地面气压主要集中在1010~1025百帕之间。较高的地面气压不利于本地污染物的垂直输送,反使外面侵入的污染物堆积,有利于霾的产生。
3.湿度小:霾天地面湿度午后明显变干
近55年来,南昌霾日8时地面平均气温为13.2℃,8时相对湿度集中出现在60~90%之间。大部分霾日在14时地面相对湿度都在60%以下。湿度是界定雾与霾的主要参照标准,出现灰霾时湿度难超70%,天气比较干燥。
4.逆温明显:上空有“暖层”,污染物难扩散
南昌出现灰霾时,会有一条弱温度脊位于赣湘交界处,形成逆温现象。一般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下降,如山上气温比山下低。逆温却是高空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上空仿佛有一层大气“暖层”笼罩城市,污染物难以扩散,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有利于霾的发展。
12月南昌霾日数最多 8时、20时最活跃
12月霾日数最多
根据气象大数据,7月南昌霾日数最少,平均0.8天;12月霾日数最多,为8.8天。胡磊表示,南昌秋季和冬季霾日数占年霾总日数70%以上,出现频次远高于春夏季,可能与南昌秋冬多为冷高压控制且天气形势相对稳定的气候特点有关。
数据显示,南昌有59.1%和45.3%的霾日于8时和20时在近地层存在逆温现象。据分析,这两个时间段正值早晚高峰,是霾最活跃时段,除逆温外,另一个因素是早晚高峰汽车排出大量尾气,污染物浓度达到最高。
风越柔霾越会现身
胡磊提到,1960年至2014年,南昌地面年平均风速总体呈减小的趋势,与南昌年霾日数总体增加的趋势相反。换句话说,风变得越来越温柔,霾现身频次多了。
气象监测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南昌大风日数较多,90年代随着测站附近建筑群增加而变少。气象专家指出,高楼大厦的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明显减弱,城市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展稀释,导致灰霾出现频次增加。
工业生产不宜东北方向 宜西北角东南角
东北方向不宜工业
“近55年来,南昌出现灰霾时风向以东北风为主。”胡磊据此建议,站在政府层面推进灰霾治理,要优化工业布局。简单而言,就是南昌霾天的主要上风向即东北方向,不宜进行工业生产,尤其是那些会产生PM2.5及其他污染物的水泥、化工、火电等企业。对于已存在的这类企业,应搬迁或升级污染治理技术。“南昌季风显著,夏季西南风频率较高,从这个角度来看,西北角和东南角相对适合布置工业园区。”
可区域协作应对霾
霾的发生是区域性的。胡磊说,南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秋冬季主要以偏北风为主,加之北面就是全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地势平坦,如果南昌上游有污染物产生和堆积,则可伴随大气运动长驱直入,影响南昌空气质量。因此,应加强与九江及安徽、江苏等省的区域协作,共同应对霾天多发这种困境。
研究人工影响霾天
胡磊认为,气象部门拥有一支专业化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以及必要的飞机、高炮和火箭等专业装备,并已在人工增雨、防雹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下一步,要加强人工影响霾天可行性以及机理和方式方法研究。
文/记者金路遥 图/记者徐国亮(江南都市 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