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 雍 实习生 谭依林
在位于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江铃生产基地,7万多平方米的焊装车间内,70多台智能机器人正在高效运作,11万平方米的整车车间内,一台台成型的汽车呼之欲出。在自动化生产线上难得见到一个工人。在小蓝,除了江铃,还聚集着可口可乐、济民可信、汇仁集团等大批知名企业。目前,小蓝经开区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已双双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省4个千亿元工业园区之一。
小蓝经开区的发展,是江西近年来工业化进程加速前行的一个缩影。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折射出江西近10多年来工业化进程取得的可喜成就。今年1至7月,全省99个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3128.6亿元,同比增长9.5%,成为支撑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今年前8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573.3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列全国第4位、中部第1位。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新常态,近年江西经济主要指标增速迈入全国“第一方阵”,江西工业生产增速保持了“全国领先、中部领跑”态势,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可喜态势。
“谈农业大半天,谈工业一支烟”,曾是我省工业经济落后的真实写照。时光荏苒,江西工业爬坡过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挺起江西崛起的脊梁,肇始于十几年前的那个夏天。
2001年8月3日,中共江西省委第十届十三次全会在井冈山召开。以这次会议为标志,江西走上了“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的发展新路,昂首走上了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的康庄大道。
十几年来,江西老表以滴水穿石的干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坚持走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使得饱经千年农业沧桑的红土地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工业总量在变大。“十一五”期间,江西全部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05年的35.9%提高到2010年的46.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51.6%提高到65.2%。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突破3000亿元。
“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均实现总量翻番,全省千亿元产业由4个增加到10个。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68.9亿元。
工业结构在变优。在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过程中,江西已实际淘汰炼钢产能50万吨、水泥174万吨。钢铁、水泥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速均有所回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省企业自觉行为。目前,全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已多达253家,江中集团、青峰药业正在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晶科能源、赣锋锂业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创新驱动,带来的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等新动能不断积聚,新型工业化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今年7月,我省出台的《江西省强攻工业制造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明确提出,江西将用3年时间,力争迈上两个万亿元台阶,即工业总量迈上万亿元台阶,工业投资迈上万亿元台阶。同时,培育南昌国内汽车零部件用钢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推进中国南方稀土集团、江西钨业集团、江西黄金集团资产重组,支持赣州建设“稀金谷”。
江西经济发展稳健前行的背后,同样离不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早在十多年前,省委、省政府就敏锐意识到,加快城镇化是推进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必须要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
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十多年间的崛起,是江西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一个生动事例。十多年前,红谷滩还是一片荒地。今天,初到南昌的人,常会惊叹于这里的美。
登上位于红谷滩新区333米高的绿地双子塔66楼举目远眺,鳞次栉比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车流与成片的绿地、奔涌的赣江,共同构成一幅壮美的城市画卷。发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成熟的商业氛围,使得城市功能更齐全,工作生活更方便。夜间,漫步于斯,一江两岸的璀璨灯光美不胜收。一个宜居、宜商、宜业的现代化新城正日臻完善。
十多年间,江西的城市在不断长高、变大、变美。2001年至2015年,江西城镇化率由27.69%上升至51.6%,现已突破50%大关。过去五年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3%。全省城镇总人口突破2000万,达到2356万,新增城镇人口393万,年均增加78.6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达到32.15%,新增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200万,年均增加40万。
从格局上看,全省“一群两带三区四组团”总体城镇空间形态正在形成。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沪昆城镇发展带和京九城镇发展带在加快构建。以南昌、赣州、九江三个市为中心的都市区定位清晰;景德镇、抚州、瑞金、三南(龙南、全南、定南)四个城镇组团建设正在积极推进。
目前,全省城镇群(带)和三大都市区的城镇总人口占全省城镇总人口的85%。中心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2个(南昌、赣州),50万到10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达到8个。
“十三五” 期间,我省将促进60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270万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600万人就地城镇化,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发展升级中的江西,处处是变化,时时有惊喜。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激活了这片热土的发展“核动力”。4600万赣鄱儿女还将感恩奋进、砥砺前行,继续为实现“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