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微信集“赞”活动真的“赞”吗?不少网友称,他们参与了集“赞”活动后,并没有拿到商家承诺的礼品,纷纷吐槽“坑爹”,而面对越来越多的职业点“赞”大军,商家们也直呼“送不起”。
辛苦集“赞”却没奖励
“亲,女神节快乐哦,关注我微信朋友圈第一条,在3月8日前,集满38个‘赞’即可获百元返现红包……”3月8日,家住茶山新城的市民宁女士向记者吐槽,7日晚上,她在朋友圈里看到有朋友转发了一条链接。谁知她努力集满赞后,才知道自己只是帮商家做了宣传。
宁女士说,商家在微信圈里做集“赞”活动也不是稀奇事了。7日晚上,宁女士在朋友圈转发了一条活动链接,并拜托好友点赞。内容是一家理财公司在妇女节这天做活动,只要转发链接,并集满38个赞就可获得百元返现红包,第38位还能获得蛋糕一份。
“我将转发的链接及集‘赞’截图发了过去,对方回复让我留下电话号码,会有工作人员与我联系。”宁女士说,3月8日中午,她接到了工作人员的电话,电话里,那名工作人员还约了见面,宁女士称没时间过去,工作人员竟询问了她工作单位的地址,称可以过去赠送小礼品。“我觉得那人太热情了,担心她缠着我买理财产品就拒绝了。”宁女士告诉记者,她当即询问对方可获多少返现,但工作人员先耐心讲解了公司的理财热销产品,之后回应称,只要在3月8日购买一年期的指定理财产品,立即返现100~1000元。听到这里,金女士明白了,原来自己转发只不过是给商家做了宣传,如果不买理财产品,就是无用功。
集“赞”礼品有些不值
当然,在许多集“赞”的活动中,也有一些微友集“赞”后拿到商家的礼品,不过他们表示,这些礼品往往与商家展示的有差别。
王女士在前段时间参加了一家婚庆公司在微信上发起的集“赞”活动,商家声称根据不同的“赞”数赠送礼物,“比如集齐30个可以送一个风信子,60个可以拿2只小玩偶,而集满120个‘赞’就有一只大狗熊玩偶。”在集满60个“赞”后,王女士联系了这家婚庆公司,却被告知要过几天才能拿到礼品。几天后,王女士拿到了两个很小的麦兜玩偶,但是做工很一般,王女士觉得,这根本就不值60个“赞”。
记者采访发现,微友拿到的奖品实物与商家承诺有差异的情况比比皆是,甚至也有一些微友拿到礼品后却不敢用。林女士在微信上集满了38个“赞”,拿到一包面膜,她还为此支付了15元的邮费。不过,在拿到面膜后,林女士却不敢用了。
“拿到的面膜品牌我从来没有听过,甚至都没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林女士说,因为身边的朋友都说现在微信里很多卖假面膜的商家,所以她至今也没有使用。
集“赞”人数太多让商家既喜且忧
秦先生是我市一家珠宝店的老板,新店开业不久,他也发起了一个集“赞”送礼的活动,但是微友们集“赞”的效率却让他直呼“扛不住”。
因为听说集齐几百个“赞”并不容易,所以在秦先生发起的活动中,声称集满188个“赞”可以获得价值100元的纯银项链,而集满588个就可能获得更高价值的商品。
令秦先生没想到的是,活动一开始,人气暴增,最后因为集满188个“赞”的人太多,秦先生不得不提前结束活动。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能够轻松集满188个“赞”?秦先生事后得知,在学生群体中,点“赞”是一件再轻松不过的事情,“学校里的同学互相点一下‘赞’,别说几百个,就是上千个也能集到。”
微友为集“赞”而点“赞”让活动变味
对于刚经历的集“赞”活动,秦先生有些无奈,他说,原本他只是在自己朋友圈发起点“赞”活动,以期提升产品声誉,但不曾想,不少人为了集“赞”而点“赞”,让活动效果偏离了初衷。
“原本我们想,如果点‘赞’的个人都能看一下我们的活动内容,那起码也有点效果,但其实很多人没看内容就点‘赞’,活动就变味了。”秦先生说,这次微信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他始料未及的,“我们当时是说集满188个‘赞’就有机会得到奖品,但微友们理解错误,认为只要集满188个‘赞’就一定能拿到奖品。”
经历过这件事后,秦先生觉得,微信点“赞”的营销方式效果十分有限。“集‘赞’的人可能会知道活动内容,但点‘赞’的人往往都不知道,对于一般的商家而言,基本没有效果。”
点“赞”送礼商家须依法履行
记者从市消费者协会了解到,我市确实有集“赞”活动遭到市民投诉的案例。而商家微信集赞承诺的商品不能兑现,网友该怎么办?3月9日,记者从法律援助部门咨询了解到,点“赞”送礼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根据《合同法》规定,商家的点赞送礼行为系民事要约,用户完成商家指定的行为,就表示合同已经成立并生效,商家必须依法履行,否则就属于违约行为。若商家拒不履行承诺,参与者应当保存好相关证据,到工商部门投诉,甚至可以起诉,要求商家履行承诺。
此外,参与集“赞”活动时,活动的主办方最好是经过认证的官方公众号,对于私人的微信集“赞”活动要十分小心。此外,市民要警惕朋友圈内的不明链接,千万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涉及财物交易时更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