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余红举 通讯员任段肖)历时78天,共航行约1.3万海里。9月26日,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科考任务返回上海。记者了解到,此次出征北极科考队128人中,有一名出生在吉安的青年科学家刘诚刚。完成此次北极科考后,刘诚刚成为参加在地球两端——南极和北极以及“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科考项目均留下足迹的“江西第一人”。
记者了解到,刘诚刚现在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任职。
“7月11日从上海出发,我承担的任务是海洋生物调查。”26日上午,刘诚刚在电话中向记者介绍了此次出征北极的所见所感。
在首次踏上北极的刘诚刚眼中,北极很美,最美的是极光。他感受最深的是,全球变暖对北极海冰影响很大。刘诚刚介绍,乘“雪龙”号科考船行至北纬82度时,是大片无冰开阔水域,寻找适合冰上观测作业的浮冰区很困难。“此次,只看到了一只北极熊,这或许与北极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刘诚刚说,近年我国出现的极端寒冷天气,与北极海冰减少有关,北极的变化非常值得关注。
据介绍,2001年11月,刘诚刚随中国第十八次南极科考队首次赴南极科考。他告诉记者,“蛟龙”号从5000米海试到今年,他共参加了5个航次。2013年8月,刘诚刚海潜深度达到5163米。(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