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 7月24日,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一带一路”思路新贸的调查实践活动接近尾声。实践团队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深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开展当地民族文化及其创意产品的调查实践活动,并寻找项目合伙人,通过“互联网+”营销反馈给青海民族,进行精准扶贫。
团队依次走访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乌兰县茶卡镇、都兰县诺木洪乡,接触了蒙古、回、土和藏哥四个不同少数民族,并走进民族博物馆进行探寻历史文化底蕴。团队从特色民风和地域文化开始摸索,包括农耕、游牧、节庆、服饰、饮食、起居、婚丧、建筑、宗教以及信仰等;从民族特产开始深入,包括烤全羊、酸奶、马奶酒、牦牛排、手抓羊肉、曲拉、奶茶、大闸蟹、酿皮、杂碎汤、炕羊排、麦仁、熬饭、尕面片、羊肠面、灌血肠、酥油茶等,同时身临其境篝火晚会,将载歌载舞的民族文化尽收眼底,铭记于心;从民族群众伸展开来,系统的了解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民族文化,以当地居民的角度重新审视民族文化产品,了解他们眼中民族文化产品的意义与价值;以民族文化产品营销为节点,寻访现有营销方式、学习精湛的营销手段。
最后,带领团队行走青海各地的当地居民谈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青、甘、新、藏四省区交往的中心地带,历史悠久,目前已有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其它文物古迹66处。探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对寻找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团队不负此行,能够发现并利用调研成果中的精髓。
此次调研,团队对民族文化产品有了新的理解。他们认为民族文化产品已经不能局限于民间手工艺术或者传统文物,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标志,他们的衣食住行及其产物无不诠释着民族文化。“一带一路”传承并发展着,团队成员必将用饱满的精神将“丝路新贸”进行到底,将两汉至今的沉淀进行弘扬与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