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汽车在乡村少之又少;10年前,汽车在村里是有钱人的一个符号;如今,汽车已成很多村民出行的必备交通工具,堵车等问题春节期间也在乡村不断上演。今年春节,记者回到老家余干县梅港蛟龙村,发现村里90%以上的家庭都有了私家车,一种“幸福的烦恼”随之而来。
县城单双号限行破解“逢年必堵”
1月29日,从浙江开车到余干县城走访同学的周先生,发现今年的县城没有像去年春节一样拥堵。
余干县城本来是“逢年必堵”,今年春节不拥堵,得益于余干县本地车“单双号”限行政策。限行时间从1月16日开始,至2月6日结束,限行期限为20天,范围为县城区域内的冕山大道以西,南昌大道以南,凤凰大道以东,沙窝大街以北等。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余干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大约有30万人次外出务工、经商,春节返乡车辆约有2万辆。
另外,该县去年新增小型机动汽车近10000辆,目前全县共有小型机动汽车3万余辆,这还不包括二、三轮摩托车和电动车,在道路资源跟不上汽车保有量增速时,“逢年必堵”近几年成为全县人民关注的焦点问题。
人富车多,乡村交通配套落后成新堵点
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二,记者回乡外出走访一位亲戚,没想到却在老家梅港的一条村村通水泥路上被堵住了。
据路边摆摊的村民周先生告诉记者,这里上午9时左右就开始堵车,一直延续到中午。“路本来就窄,车一多就走不动了,堵得摊位上都没人来买东西,如果农村的道路可以再宽一点就好了。”周先生说。
记者发现,农村车辆越来越多,很多交通配套设施却相对落后,许多道路仅两车道甚至一车道,还有一些乡村道路坑坑洼洼,是造成乡村堵车的一大原因。更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农村道路红绿灯等基础设施缺乏,很多车路上随意掉头、靠边停、行驶时超车插队、与来车互不相让“耍性子”等等,也是造成道路拥堵的重要原因。
对此,很多返乡探亲的私家车主都有类似感受:返乡车辆一年比一年多,虽然高速公路这些大动脉通了,乡村道路却不够用了,车流量一大就堵塞。有车主认为,乡村道路要“治堵”,除了加快交通配套建设外,管理和引导驾驶员文明行车尤为重要。
记者洪怀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