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刘贺大墓考古发掘五年来,始终未见发现各种纺织品以及完整衣物的报告。然而,海昏侯墓中到底有没有纺织品特别是享誉中外的丝绸?有没有汉代的各种服装特别是贵族穿戴的豪华服饰?
昨日,记者从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获悉,根据海昏侯墓已经出土的竹简、木牍上的残留文字,参照历史文献的记载和考古发掘的成果,初步释读得知海昏侯墓隐藏惊艳世界的纺织品天堂,十余种汉代纺织品豪华搭配,而且主椁室四周用悬挂玉璧的锦绸装饰,让整个木质的墓塘内五色炫曜,熠熠生辉!
刘贺建造大墓耗费数百万钱
主椁室四周用悬挂玉璧的锦绸装饰
我国是丝绸的故乡,早在二千多年前,汉代的张骞开通西域后,大批精美的丝绸以及各种纺织品,便沿着这条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传播到世界各地,丝绸等纺织品的数量、品种和质量都大幅度提高,达到鼎盛。在这样的背景下,海昏侯刘贺会拥有当时最高等级的丝绸以及各种纺织品。
考古专家介绍道,在海昏侯墓西藏阁的文书档案库中,疑似刘贺亲自撰写的一篇《筑墓赋》,赞颂由自己主持修建的这座大墓,其中有“厚费数百万兮,治冢广大。长绘锦周塘中兮,悬璧饰庐堂。西南北东端兮,……”等语句。
考古专家表示,这段文字传达出三个信息,第一,刘贺建造这座大墓耗费竟达数百万钱;第二,在这座大墓的墓塘中,使用“长绘锦周(绸)”进行装饰;第三,用悬挂的玉璧即“悬璧”,装饰在锦绸上,西南北东全覆盖。
按现在方法计算
锦绸装饰主椁室至少需上千平尺
据了解,汉代纺织品的花色品种十分丰富,在缯或帛的总称下,有紈、绮、缣、绨、紬(绸)、缦、綮、素、练、绫、绢、缟以及锦、绣、纱、罗、缎等数十种,织造技术已经达到了纯熟的境地。
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彩锦,就是《筑墓赋》中所说的“长绘锦周(绸)”。锦字,是金与帛的结合体。在汉代这是一种经线起花的彩色提花织物,纺织过程中往往加入金银箔丝,花纹闪亮生动,外观绚丽多彩,锦上还可以织绣文字。由于彩锦的生产工艺要求很高,织造难度很大,因此其价格贵重如金。
海昏侯刘贺使用这种“长绘锦周(绸)”,到底有多长?是单幅还是双幅或者是三幅?考古专家介绍,按照现在的装饰方法计算,或悬挂起来,或粘贴在椁板上,至少需要上千平方尺的锦绸。
放置主棺椁处出土青铜帷帐帐钩
据介绍,在海昏侯墓中,使用纺织品作装饰的地方还有多处。在主椁室的东室东北部,也就是放置主棺椁处,出土了青铜帷帐帐钩。
一般地说,帷帐是用细纱制成,既透风、透光,又挡虫、挡尘,是南方的生活用品,也是贵族卧榻之上的奢侈品。
记者看到,此帐钩长约一尺有余,形如一只正在爬行的壁虎,惟妙惟肖。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帐钩两头用于悬挂帷帐的钩子都很小,如果用其悬挂如今的蚊帐,显然因为钩子太小无法挂住。
“这说明当时悬挂的帷帐是非常轻非常薄的,用很小的钩子就能挂住。”考古专家说道。
刘贺内棺的棺盖上发现丝织品荒帷(棺罩)
据考古工作者介绍,在刘贺内棺的棺盖上,人们发现了丝织品的痕迹。经分析可能是罩在棺上的荒帷。荒帷,就是现在所说的棺罩,在先秦典籍中多次出现过。
考古工作者透露,发现的荒帷痕迹大约有内棺棺盖三分之二面积大小,图案布局比较完整,但侧面悬垂的荒帷已经难寻踪迹。
荒帷上的花纹是典型的汉代纹饰,小的像花穗一样,三四厘米左右一个,是绣在织物上的。初步估计属于皱纱之类的纺织品,经纬线是加捻的,比平纹纺织品难度大。此外,刘贺下葬时使用过的温明,上面也应有纺织品覆盖。
或许,这就再次验证海昏侯墓的墓塘中,使用了大量的高档的纺织品。椁室里、棺材中、器物上都用纺织品装饰。
海昏侯墓出土三块与纺织品和衣物有关的木椟
涉及到的汉代纺织品十余种
考古专家介绍,刘贺是从山东的昌邑到江西的海昏,这一北一南两个地方都是纺织品的重要产地。因此,刘贺对各种高档的纺织品应当是非常熟悉的。
“目前看到海昏侯墓出土的与纺织品和衣物有关的木椟共三块,第二十号签牌、第二十一号签牌、第二十四号签牌。”专家说道,签牌就是一块上圆下方的木头片儿,其上有孔,以便用线绳捆在漆盒或者衣笥上。签牌上用毛笔写明漆盒或衣笥内各种纺织品和衣物的名称、数量等,实际上是一张清单,所以也有人叫它“随葬遣策”。
海昏侯墓的签牌编号达到34号,说明盛放物品的漆盒和衣笥至少有三四十个。仅仅在第二十号签牌、第二十一号签牌、第二十四号签牌上,就涉及到汉代的纺织品丸(纨)、絮、丝、绢、緀、练、绛、布等八种,再加上《筑墓赋》中提及的绘、锦、绸等,共计十余种。
海昏侯墓中的纺织品以麻、丝、棉为主
那么,海昏侯墓中的纺织品种类都有哪些呢?记者得知,主要包括三大类,分别是麻、丝、棉。
考古工作者以“麻”为例向记者介绍道,在我国麻的使用比丝绸至少早了5000年,早期人们主要种植大麻,秦汉时期主要种植的是贮麻。用贮麻纤维制成的服装叫布衣,价格相对比较便宜,为普通人所穿。“海昏侯墓签牌中提到的‘筒布褑袜’,就是用麻做成的。”
同时,海昏侯墓出土的三件漆器上的铭文都记载着,在髹漆过程中使用了“丹臾(犹)丑布”。“丑布”实际上也是麻织物,用于做漆器的夹贮胎。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大量漆器,如奁、盒、碗、盘、杯,主要是用夹贮胎做成的。
刘贺大墓中的主棺以及食案,在髹漆时也要使用大量麻布,粘贴在木板表面,叫一麻五灰,借以找平木头上的坑洼,增强木材的张力。
据考古工作者介绍,在搬动棺木盖板时可以隐约感觉到上面似乎有布一类的东西。推测应该是麻类的纺织物。
此外,在海昏侯墓的车马坑中,出土了青铜鎏金、错金银盖弓帽。汉代的安车或轺车上往往装有伞一样的盖,用以遮风、挡雨、防晒。这种车盖也是用麻织品制成的,一般是青黑色的,有圆形的,也有长方形的,具有很强的韧性和张力,靠伞毂和盖弓帽支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