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兴市海口镇有一座红军烈士墓,几十年来,每到清明、中元、冬至,当地群众都会自发来为这位参加过红军长征的烈士上坟、培土、除草,这一晃,就是66年。
“至今没有见过这位烈士的亲人来这里,或许烈士的亲人不知道他牺牲在德兴。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觉得有必要为烈士寻找到亲人。”董世超是德兴报社的记者,也是海口镇人,从小接触这座烈士墓,这段时间,他发起了寻找烈士亲人的活动。 文/图 董世超 记者叶伟
海口镇人都知烈士墓
在海口镇附近的一个竹林边,红军烈士刘德元的墓,安静地躺在这里已经有66年了。
“海口镇无论男女老少,都知道这座墓里埋着一位英烈。66年来,每到清明、中元、冬至,不少居民会来为这位参加过长征的烈士上坟、培土、除草。当地学校也把这里当作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董世超告诉记者,在他读小学时,老师就教育过他,路过这座烈士墓的时候要记得敬礼,如今他已经31岁,敬畏之心从未改变。
据董世超介绍,经过多年的建设,海口镇不断发展变迁,可这座位于镇中心靠近主干道的烈士墓及它身后的竹林一直保持着原样。“按照周边目前的地价来算,这块地现在已经价值不菲,可当地人都知道这座烈士墓的意义非凡。”
碑文记载刘德元是四川人
“刘德元同志现年34岁,贫农,四川省尼龙县人,一九三五年参加红军,一九三八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十年内战、后期八年抗战,参加过有名的长春战役,生前历任马夫、警卫员、班长、管理员、县大队长、连长等职。”碑文上提及,刘德元南征北战饱受了千辛万苦,不幸于一九五零年四月七日拂晓前,在德兴县海口镇遭受敌人残余练文、董和尚暗杀。
德兴县《公安志》上,也有简要介绍刘德元的信息:驻五区海口481团连长刘德元(长征干部,系四川省尼龙县人)。
可四川没有尼龙县啊,刘德元的老家究竟在何方?据德兴当地多名老者回忆,从刘德元牺牲后,这么多年来,一直不知道他的老家在哪儿,也没有见过烈士的遗属来德兴。
难道烈士的遗属不知道他牺牲在德兴?
“通过多方查找,我发现四川南充有个‘仪陇县’,和‘尼龙’音相仿,说不定碑文上的内容有误差。”董世超告诉记者,初步确定的信息是,烈士是四川人。
德兴与四川多部门联合寻亲
记者注意到,碑文上除了刻有烈士刘德元的简要生平,上方还镌刻着一个大大的五角星和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永垂不朽。
“以前信息不方便,或许刘德元的遗属不知道他安葬在此,真希望能找到他的后人,以慰英魂。”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对这座守护了半个多世纪的烈士墓一直都怀着深厚的感情。
德兴当地人士介绍说,德兴市有很多烈士墓,这是当地人所知唯一一座没有后人祭扫的烈士墓,尽管当地人人都在守护,可还是觉得有些遗憾。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也是烈士刘德元诞辰100周年。”董世超介绍说,他想通过媒体,寻找烈士刘德元的后人。
目前,共青团德兴市委、德兴市民政局、德兴市档案局等多家单位广泛参与烈士信息收集,寻找烈士遗属。
此外,这两天,四川省仪陇县民政局也一直在寻找名叫刘德元的烈士资料。起初,他们找到了一位叫“刘德园”的烈士,可核对信息,这位“刘德园”当年是在仪陇县的新政镇牺牲的,且名字最后一个字也不同,只能排除。“仪陇县有6000多位烈士, 我们会尽力寻找有用的线索,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这位烈士的后人,慰藉先烈,回报江西德兴海口镇人民的深情。”仪陇县民政局一名工作人员说道。
记者了解到,目前,四川当地宣传部门及多家媒体也加入到寻找烈士遗属的队伍当中。
“德兴是江西省的‘全红县’之一,红色文化氛围一直很浓。这次寻找烈士遗属,当地人寄予了厚望。”董世超说道。
本报也呼吁市民共同为烈士寻找后人,知情人可拨打江南都市报新闻热线:0791—8684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