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松门山岛水域发现6具江豚尸体,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专家的关注。4月10日,专家采集了死亡江豚的样本,鉴定结果近期公布。
鉴定结果近期公布
10日上午,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科研助理陈懋等专家,风尘仆仆来到松门山岛水域。在4月8日,为避免造成污染,在现场拍照取证后,渔政人员已将死亡江豚就地掩埋。由于死亡江豚均已腐烂,专家初步推断6头江豚的死亡时间不在近期同一时间内。
“根据发现死亡江豚的地点在岸上和水边不同区域,可以推断发现地应不是江豚死亡第一现场。可能受风力和水流影响,死亡江豚从其他水域漂流而来。”专家说。对死亡江豚的牙齿和内脏进行采样后,渔政人员再次对死亡江豚进行杀菌消毒,就地深度掩埋处理。
据介绍,专家将在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对样本进行多项检测,分析其死亡时间和原因,鉴定结果近期便可知晓,并探讨江豚的保护措施。
每年11月到次年4月为江豚死亡高发期
专家称,秋冬季节干旱,鄱阳湖水位下降,江豚觅食时容易搁浅,导致死亡。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是鄱阳湖江豚死亡的高发期。
有资料显示,2015年,鄱阳湖都昌水域发现5头死亡江豚,有自然死亡的,也有受人为伤害致死的。例如:当年1月25日,都昌县苏山乡马鞍村附近发现一头死亡江豚;5月31日,都昌县团子口至金沙湾水域发现一头死亡江豚,有明显外伤,疑为船只螺旋桨打伤致死;9月27日,鄱阳湖都昌水域发现一头死亡江豚,身体已脱皮。
完善江豚保护机制打击非法捕捞
渔政部门相关人士介绍,松门山水域属永修县与都昌县交界水域,该水域虽不在江豚保护区范围内,但江豚种群数量比较多,活动比较频繁,初步预判江豚属于自然死亡或是被船体所伤死亡。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发现死亡江豚的水域,存在一些定置网等非法网具。更让执法人员痛心的是,之前曾发现其中一头死亡江豚的身上缠满了渔网。
为保护好江豚这一珍稀物种和鄱阳湖其他生态资源,渔政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3月春季禁渔以来,通过发放宣传单、召开座谈会、张贴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横幅等形式,提高渔民保护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意识。同时,加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一切非法捕捞行为,就地销毁湖区内的非法网具;加大奖惩力度,进一步完善江豚保护机制,发挥渔政信息员作用,密切关注湖区动态,对发现死亡或受伤江豚的人员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对危害江豚生命的人员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江西日报记者 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