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参与经济建设 踏上脱贫致富小康路
“与全国大多数农村一样,水北镇乡村社会治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仅仅依靠乡镇的财力、物力、人力、职能等,往往力不从心。因此,迫切需要开辟新的途径和探索新的模式,引导社会力量,特别是引导民营企业家,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和建设,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贡献力量。”谈及成立乡镇商会的缘由,水北镇党委书记谢雪刚说道。
2012年9月,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水北镇成立了江西省首家有别于异地商会、全部由本土民营企业家组建的商会——水北商会,并于当年12月成立了商会党委。水北商会党委共有党员86名,下设建筑、贸易、文化等5个行业流动党支部及深圳、九江、赣州等5个地域流动党支部。
商会一成立,当地党委、政府就精心指导、帮助其成立商业联盟和青年企业家俱乐部,组建17个联络处,每月召开项目活动介绍会,加强会员企业之间信息交流,优化整合资金、技术、人才,推动商会企业合作共赢。目前,商会企业总资产达800多亿元,实现利税10多亿元,安排就业4185人,并先后为镇里引进资金2亿多元,引进企业2家,注册工商企业9家,引进外来企业总资产比2012年增加2.6亿元,增长200%,利税9540万元,增长68.5%。
为推动和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走上富裕道路,商会及会员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引导贫困农户到龙头企业务工或入股分红,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如商会理事李隆保在市级贫困村伍塘村委投资300多万元建花卉苗木和水产养殖基地,吸收当地贫困户创建合作社,扶助30多家贫困户实现户均年增收3万多元。全镇家庭农场、农业示范基地等规模经营面积比2012年增加7260亩,增长6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1730元,增长21.4%,贫困户减少1347户,下降82.6%,贫困人口减少2830人,下降68%。
致力乡村文化建设 引领社会道德新风尚
走进水北新桥村委老屋村的“颐养之家”,只见老年食堂、图书室、电视棋牌室、乒乓球室等设施完备,十几位老人围坐在饭桌旁,一边吃着饭菜一边聊着家常,温馨感十足。“没想到老了还能享受这种‘饭来张口’的生活,饭菜还不收一分钱,老板们真是给村里做了件大善事啊。”不仅有现成的热饭热菜吃,还能和其他老人打打牌、聊聊天,这让子女常年在外的80岁留守老人熬大爷十分舒心。
近年来,水北商会发动会员企业积极参与扶贫济困、助老扶幼、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事业,形成“凝聚乡亲,报效桑梓”的浓厚氛围,孕育出浓厚的乡贤文化和上善文化。商会会员共同捐资850多万元,大力扶持农村居家养老,设立水北农村居家养老基金,建立了27个颐养之家,养老基金利息收入用于全镇300多名75岁以上留守老年人一日三餐和医疗保健开支,形成尊老爱老良好风尚。接下来该镇还将利用2-3年的时间建立约达6000万元的“颐养之家”养老基金,实现全镇20个行政村居家养老全覆盖,受益老人达2000多人。
除了捐资居家养老工程建设,水北民营企业家还斥巨资兴办教育,至今共投入1000多万元兴建中心小学教学楼、镇中学科技大楼和钱圩小学,让孩子享受城里一样的教育环境;捐资80.6万元设立教育基金,开展扶贫助学、奖优助学等系列公益活动,先后奖励优秀学生36名,扶贫助困学生178名。去年全镇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6%,比2012年提升3.9%。
同时,筹措社会资金3800多万元兴建乡村文化中心87个,培养乡土文化能人22名,组织乡村文体活动1358场次。在水北商会的引领下,打造了以水北民间乡土文化为基础的“三书二团一首歌”文化品牌,即《水北地方志》、《多彩水北》、《创业水北》三本书,渝北文化艺术团、水北商会剧团二个剧团,以及《水之北》这一首歌,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集聚和谐人居正能量
“以前天一黑大伙就各自关上了家门,现在安装了路灯,不仅方便了老百姓夜间出行,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出家门,健身、散步、跳舞,也点亮了咱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伍塘村委书记邹春生说,在水北商会的帮助下,村里基础设施的改善就一直没断过,去年8月份,水北商会副会长黎平就主动找到他,投入48万多元为伍塘村委9个自然村的主要村道安装180多盏太阳能路灯,解决了538户居民2168人的晚上出行问题。
近年来,水北商会积极组织商会企业家参与新农村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努力服务社会民生。熊水华四兄弟捐资3600多万元,将熊坑村小组拆除重建,新建72幢三层联排别墅分发各户,产权归各户所有,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并积极参与乡村道路建设和绿化家园建设,修桥补路和绿化美化,如捐资280万元,加宽伍塘村委道路10公里,解决了3个村委8600多人的出行难问题。三年来,商会捐资为村民新建房屋86幢,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安装自来水1563户,建沼气池17个,建垃圾处理站1个,整修村组道路58.5公里,栽花种树950亩。
同时,充分发挥商会会员在基层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说话管用”优势,参与基层矛盾调处。先后协助处理矛盾纠纷190起,排查隐患120起,一大批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成为党委政府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润滑剂”,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此外,商会还积极发挥参政议政作用。
目前,商会会员中有市区人大代表16名,市区政协委员22名,镇人大代表3人,民主党派人士12名,成为参政议政的重要力量。近三年,商会向镇本级人大累计提交建议提案25件,向市、区两级人大提交建议提案127件,内容涉及企业经营环境、环境保护、古村落保护等方面,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