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园区区位情况和发展历程
新余国家农业科技园位于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风景名胜区湖陂村,毗邻毓秀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孔目江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优美。园区距离城区只有4公里,沪昆高速、新欧公路侧畔而过,钟灵大道贯穿其中,交通条件优越。且园区位处高铁新区和新余城区的中心地带,是上海、杭州、长沙等地观光客来余接触的第一个旅游景点,是仙女湖区大旅游的“旅游界面”。
园区于2008年5月启动建设,6月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2010年11月被省农业厅批准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010年12月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11年12月1号,新余国家农业科技园正式揭牌;2012年,园区在科技部组织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评估活动中获“在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园区还先后荣获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江西省优秀科普示范基地、新余市十佳旅游示范点、新余市科普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情况发展
园区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园区主干道,全部铺上了沥青;投资600余万元兴建了节水灌溉工程,完全满足企业的生产用水;假设电线线路满足企业用电;投资1000余万元对园区进行绿化提升,使园区“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常青”。经过4年多的运作,园区入驻企业达到10家,形成葡萄种植与葡萄酒加工、种苗业、花卉苗木种植业、休闲旅游观光业四大主导产业。
1、葡萄种植与葡萄酒加工
有机葡萄观光采摘园占地150亩,投资680万元,主要从事有机葡萄销售及优良葡萄种苗销售,开发葡萄汁、葡萄酒、葡萄盆景等系列产品,努力打造集观光采摘、产品加工、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葡萄庄园。园区现种植珍珠无核、夏黑、金手指、美人指、比昂扣、维多利亚、醉金香、红乳等10个优质进口高产葡萄品种,全部为标准化钢架大棚种植,年产无公害优质鲜食葡萄150吨,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万元;彻底丰产后销售收入可达到400万元。同时,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湖陂村种植1500亩露天栽培葡萄,年产葡萄2000吨,产值达到1600万元。有机葡萄观光采摘园的建设,间接带动观巢、欧里、水西、河下、珠珊等乡镇发展设施葡萄栽培,面积10000亩,带动农户3500多户。
新余天工葡萄酒庄由孔目江区建造、江苏阳光集团收购,总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周围是800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主要酿酒葡萄品种有北红、北玫、霞多丽、赤霞珠等。酒庄依托新余天工文化,发挥与中国农业大学葡萄酒科技发展中心的产学研合作优势,主要开发南方酿酒葡萄新品种,并研发相应的酒种如干红葡萄酒、玫瑰葡萄酒、半甜和甜性葡萄酒等。项目分二期建设,一期生产葡萄酒1000吨,二期生产葡萄酒2000吨,储藏葡萄酒6000吨,生产总值3亿,实现利税0.9亿元。2011、2012和2013年分别酿造10吨干红葡萄酒和干白葡萄酒。主酒庄有7层,1、2层是储酒地窖,3至7层是商务博览区,具有葡萄酒加工储藏、酒文化展示、专家论坛以及品尝鉴赏等功能。
2、种苗产业
喜耕田生物科技园和林业科技园是由江西喜耕田种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新余市亚林高产油茶种苗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兴建。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和林业产业化双重省级龙头企业,主营业务为种苗技术研发,高产、优良品种苗木嫁接培育,造林苗木、城镇绿化苗木种植及销售等,注册商标有“森博士”、“喜耕田”、“林管家”等。公司现有员工60人,其中,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5人,大学以上学历18人。公司自成立以来,在新余国家农业科技园设立了种苗繁育基地,核心区总面积1200余亩,建设有6800平方米的五角异形智能温室,40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和3800平方米的薄膜温室。在示范区仙女湖风景名胜区内,公司种植1150亩高产油茶示范基地。截止到2013年,公司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0余万元,总资产达到9000余万元,销售高产油茶苗、丹桂苗、红叶石楠等苗木种苗2500余万株,销售收入达6200余万元,净利润400余万元。
果业局国家级柑桔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中心由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于2008年批准实施,项目总投资690万元,占地65亩,包括占地1.23亩的实验楼(含种苗脱毒、检验、化验、储藏、技术培训等功能)、总面积3888M2的连栋薄膜温室4座(1座为“柑橘原种保存圃”;3座为“柑橘原种采穗圃”,生产嫁接的柑橘种苗),1000M2玻璃温室1座,总面积2304M2的网室大棚3座,1000M2的仓库1个,1000M2的原材料存放车间1个。该中心建立了全国本地早资源圃、新余蜜桔脱毒苗保存圃、新余蜜桔母本园、新余蜜桔采穗圃、新余蜜桔无病毒扩繁基地,完善了柑桔良种引进、示范、繁育体系,极大地推进了我市以新余蜜桔为核心,以柑橘、早中晚柚子品种为补充的柑桔产业种苗高标准生产,减少和防范病毒对柑桔产业带来的危害,年产无病毒良种苗木100万株,完全满足新余柑桔产业发展的需要。
3、特色花卉苗木产业
江西农科农林生态高新技术示范园成立于2008年9月,总投资4.2亿元,固定资产计划投资3.519亿元, 已累计投资8000多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129万元。核心园区规划面积311亩,分为“研发实验、农林生态示范、名特种苗培育、精品农业展示、生态旅游、农业科普培训”6项主功能区。2012年,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分宜县建设5000亩的苗木花卉一体化种植基地。公司重点开发名贵林木种苗、高档花卉、有机蔬菜种苗组培繁育、彩叶林木工厂化育苗等。2012年,公司被评为林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双重省级龙头企业,多次接待省、市政府部门特别是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专家组实地考察;受市政府委托,作为牵头单位负责江西省2012年第三届花博会(宜春)新余展区的设计和建设。
园林局苗木科研基地是新余市仙女湖风景名胜区创建毓秀山国家森林公园、孔目江国家湿地公园的配套项目之一,由新余市园林局等单位投资约3000万元人民币兴建。该项目位于新余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中心位置,用地面积446亩。项目区内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区内道路通畅,水网排溉方便,通电通讯全部到位,一套功能齐全的生产生活用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已种植樱花200亩;樟树、银杏、桂花等优质乔木三十余种,约2万余株;灌木40余万株;套种小苗3万多平方米,草花30万盆,可实现年产百万盒草花。
春意园林名贵苗木园成立于2009年1月,位于新余市仙女湖风景名胜区新余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占地面积100亩,总投资2000万元。公司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主要培植精品造型苗木和高档艺术盆景,重点发展亚热带本土珍稀造型苗木。公司已开发主要品种有丹桂、金桂、银桂、棱角山矾、楠木、日本红枫、樱花、罗汉松、红叶石楠、香樟、乐昌含笑、红玉兰等十余个品种,共计十万余株。计划通过5年的培植达到精品苗木总数100万株。
4、休闲旅游观光业
百果园休闲农庄是一家以果业开发为主,集果业、农、林、水、牧、生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型企业。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于2008年10月入驻新余国家农业科技园核心区内。公司核心区占地1280多亩,全部种植翠冠梨、新余蜜桔等果树,并在园区修建了一座库容近30万立方的小型水库作为垂钓场所,并建设了一座占地2000余平方米的农家四合院作为休闲、娱乐场所,目前园内道路四通八达,道路两旁种植了桂花树和罗汉松。公司还开发建设了青垱、潭隅、东陂三个果园、苗木种植培育基地,果园总面积6957亩。公司拥有资产总额3465.52万元,固定资产1752.25万元,就地解决农民工就业400余人。几年来,公司围绕土地高产化、品种优良化、灌溉自动化、作业机械化、园区网络化、果园花园化、管理科学化和服务社会化的“八化”目标,致力于打造一个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化企业,力争成为全市果树新品种的推广示范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和绿色果品的供应基地。在保证果树品质方面,我们坚持施有机肥,杜绝使用化肥,为市民提供生态、优质、可口的水果。
三、园区科技支撑和社会效益情况
园区与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等8所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建成柑橘种苗无病毒种苗良种繁育中心(国家级),果树研究所、葡萄酒科技发展中心、油茶产业技术研究院等4个研发平台。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6项,包括科技部星火计划重点项目4项,国家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1项,科技厅项目5项,科技局项目4项,另有2项“赣鄱英才555工程”项目(黄卫东、林爱红)。
园区作为新余现代农业对外展示的“窗口”,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以及科技部、水利部、林业局等部委领导的视察和充分肯定;先后接待省内省外40余个考察团参观考察,共计1000余人;接待社会各界人士、学生2000余人。园区通过产前的种苗和产后的销售服务,带动新余及周边地区大力种植新余蜜桔、高产油茶、花卉苗木、葡萄翠冠梨等,带动核心区农民人均增收2000余元。
四、园区发展不足
㈠园区面积不小,土地开发强度不高。目前,园区已建成核心区面积5280亩,比照北京、上海等园区应落户企业50-80家,实际落户企业仅10家。企业占地面积普遍过大,土地使用强度不高,比如百果园占地1280亩,喜耕田占地1081.5亩。
㈡主导产业初成,市场开发程度偏低。园区四大产业中,葡萄生产主要满足市内销售,毓秀山品牌尚未做大做强;葡萄酒加工尚处于试验阶段,未真正投入市场。种苗业,柑橘种苗市内种植已趋饱和,丹桂种苗市场销售低迷,草花种苗因资金影响生产受限。花卉苗木,喜耕田丹桂基本滞销、园林局苗木科研基地自产自用,江西农科绿植生产入不敷出。休闲旅游观光业,旅游规划落后、设施不完善、项目体验性差、发展后劲不足。
㈢科技项目不少,农业科技含量不高。由于园区没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研究平台,市场引导、企业主导的科研机制也尚未建立,科技项目更多地停留在对企业现有生产技术的包装上,没有围绕我市七大农业主导产业,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集成应用研究,攻克一批关键的共性技术。
㈣企业活力不强,带民致富能力较弱。园区虽有4家龙头企业,但普遍缺乏上游的科技服务能力和下游的市场开发能力,没有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与民利益连接仅仅在于短期雇佣民工,没能通过良种良法指导带动农民种植,以及提供农产品加工、品牌包装和市场销售服务等;部分企业与民争利,把需要农民做的种植作为主业,与民争市场、争补贴。
㈤地理条件不差,休闲旅游发展滞后。园区距离城区只有4公里,沪昆高速、新欧公路侧畔而过,钟灵大道贯穿其中,交通条件优越,适宜休闲旅游发展。且园区位处高铁新区和新余城区的中心地带,是上海、杭州、长沙等地观光客来余接触的第一个旅游景点,是仙女湖区大旅游的“旅游界面”。但是。园区目前的休闲旅游只局限于普通的农家乐和苗木观光,游客不旺、项目不多、设施落后、模式陈旧等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㈠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一是收购喜耕田四合院或江西农科公司检测中心,解决园区管委会的办公问题,并在此建立现代农业技术研究中心和科普教育中心。二是从下村工业平台的桂子山变电站接入高压线,彻底解决园区用电问题。三是从高铁车站沿着钟灵大道接入自来水管网,解决企业生活用水。四是编制污水处理规划,并尽快开工建设污水排放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五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园区网站平台,互通微博、微信,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园区影响;在园区各路口设立监控摄像头。
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一是办好16.76亩建设用地有关证件,退还企业超面积缴纳的土地规费并将土地指标调走;对农科公司和喜耕田公司适当增加部分建设用地指标;预留部分建设用地用于新项目发展。二是跟高铁新区管委会加强规划对接,争取将园区整体规划(包含园区企业的建设现状及今后的建设项目)完整纳入高铁新区规划,使双方的发展相铺相成、相得益彰。三是调整园区道路体系,做好与钟灵大道的衔接。四是妥善解决钟灵大道施工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做好钟灵大道边坡处理,杜绝乱挖树、乱倒建筑垃圾等现象,督促钟灵大道施工方对施工破坏的苗木尽快予以补偿。
㈢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一是完善园区企业管理办法,对于投资强度不达标的企业,依照合同责成企业退园或让出部分土地面积。二是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以管理求生存。三是加强与江苏阳光集团对接,尽快启动天工葡萄酒庄外立面装修,酿酒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借助社会资金和力量,积极盘活江西农科智能温室、喜耕田五角大楼智能温室、果业局玻璃温室等资产,找准市场定位。四是搭建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资金困难。
㈣提升园区科技含量。一是筹建现代农业技术研究中心,围绕我市七大农业主导产业中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造必要的实验条件;也为园区企业攻克关键技术提供技术研发平台。二是充实专业技术团队,加强与中科院、中国农大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成立专家委员会;吸引亚林中心、新余学院等院校的技术研究人员和创业大学生进入园区,自由研发,自创课题;强化园区和企业合作,加强学习,提高干部和企业技术人员专业化、技术化水平,打造一支懂技术、懂运行的技术团队。三是配套一块试验田,示范种植蔬菜、中药材、果业、苗木等经济作物新品种,建成一个集品种展示、种植推广、市场开发于一体的“农业科技超市”,体现“处处有科技、样样有效益”。四是协助企业加强科技创新,重点解决喜耕田铁皮石斛等珍贵中药材的组织培养技术,仰天岗葡萄科技有限公司电生功能水生物防治技术,农科公司草花种苗和蔬菜种苗自动化繁育技术等。五是做好农民培训、大学生创业辅导、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六是加强项目申报对接,重点做好农业开发办“百县百园”项目和科技部有关项目申报,以项目实施推动科技提升。
㈤发展休闲旅游观光。一是以3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编制园区休闲旅游规划,突出创意农业和科普教育。二是提升园区景观,高标准建设一批景观长廊和花海盛景,凸显奇花异果、新潮苗木和稀有蔬菜等。三是收回阳光集团和台湾今日景艺公司闲置的740亩地,重新招商引资,重点引进1-2家创意农业龙头企业,策划和打造一批市场前景好、传播效应快、参与体验性强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