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齐美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这是“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政府网将“全域旅游”列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12个新词之一。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旅游+”已悄然掀起了一场旅游供给侧改革。这对风景独好的江西,意味着机遇和挑战。
“全域旅游,并不是抓瞎式地发展旅游,而是因地制宜,通过发展重点景区、重点景点、重点产业,带动整个区域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美协副主席、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何炳钦表示,全域旅游强调休闲度假理念,突出无景点旅游,“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旅游格局已成趋势。
在推进全域旅游过程中,打造旅游产品是关键。何炳钦认为,以景德镇为例,其旅游主打产品是承载浓厚文化底蕴的陶瓷。“景德镇是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既然是对话,那对话内容应与时代发展潮流同步。如现在景德镇手工创意陶瓷销路很好,因为游客来景德镇,大多想体验下手工制瓷。这与以往单一参观景点的传统旅游不同,这是全域旅游格局对旅游产品带来的辐射效应。”何炳钦说。
“全域旅游不只是卖景观,更是卖生活休闲方式。它是一个多角度、多方位、多元化的体系建设,单单做好几个景点完全不够,还得有内涵!”在全国人大代表、资溪县乌石镇新月畲族村党支部书记兰念瑛看来,全域旅游时代,乡村旅游也迎来了春天。新月畲族村借助畲族婚俗、传统体育竞技项目、畲族特色饮食等优势,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开展民俗生活体验等旅游营销活动,游客在感受美景、美食、民族文化的同时,当地村民也搭上了乡村旅游快车,拓宽了收入来源。
“乡村旅游的特色不局限于简单地发展农家乐,几张桌子、几张床就能了事,还涉及景观、文化、体验等多种元素的组合。”在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兰念瑛也在思考如何从同质化中突围,深挖本地特色资源优势,擦亮乡村旅游名片。兰念瑛认为,新时期乡村旅游应善用全域化思维做好怎么建、怎么管、怎么卖、怎么投的问题,真正做到农业产业化、农民居民化、农村景区化。其中,打造地地道道的“乡村生活”,让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等融合,提升农业文化的附加值,以产业发展理念经营、延续乡愁尤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