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记者王萍)“这口大塘年久失修,几十年没有清过淤,塘泥淤积十分严重;加上塘坝渗漏,蓄水功能逐年减弱,一到干旱季节或者枯水期,常常无水可用。大塘附近60多亩农田只能"靠天吃饭",很多地因耕种成本过高长期抛荒。谈起以前缺水的日子,萍乡市上栗县村民周后栋感慨万千。 “小农水专项资金补助来得正是时候,以前想修小水利,村里没有钱,想向上争取,又不够规模,现在有了这个项目,我们自己出工出力,怎么修自己说了算,大家热情都很高。”周后栋说。 据了解,上栗县水务部门近年因时制宜、因水制宜,积极探索小水库、小泵站、小水闸、中小灌区、塘坝、河沟、末级渠系水利工程村民自建模式,并鼓励村集体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将有限的工程资金用在刀刃上,着力打通水利建设“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水利惠民利民。 2016年,上栗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全面启动。截止目前,该项目总投资2185.18万元,涉及全县8个乡镇34个村。项目将整治渠系59.13km,建渠系建筑物1464座,塘坝整治33处,新建堰坝5处,项目改造后,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0.0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96万亩,年新增供水能力2.00万立方米,年新增节水能力57.24万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0.07万吨,新增粮食产值约139.61万元,年新增经济作物生产能力0.003万吨,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1.97万元,项目区受益农民年人均增收48.50元,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左右。

萍乡上栗:深化水利改革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小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