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永远是心灵的港湾。作为一个在南昌工作的上饶人,工作后的每年正月,我一改往年“宅家”的习惯,只要听闻家乡哪个地方要举办特色活动,我都会去凑个热闹。不过,我可不是单纯去玩,“记者”的职责本能告诉我,每一种特色活动的背后都有着精彩的故事,透过热闹看“门道”,是我关注的重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到的“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我想“新春走基层”稿件,同样也要兼顾喜庆与内涵。
一场晚会看出农村改陋习谋发展
尽管我是土生土长的上饶人,但上饶市很多地方都没去过,对当地的风俗习惯也不甚了解。2016年2月9日,农历正月初二,听闻上饶市横峰县龙门乡霞坊村当晚要举行盛大的“村晚”活动,立即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经过一番打探,我才知道所谓的“村晚”,即是当地村民自办的集唱歌、跳舞、相声、魔术、小品等形式为一体的盛大乡村文艺晚会。之所以称为“盛大”,是因为“村晚”历时较为久远。听村里主办人员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的卡拉OK比赛原型演变到现在内容多样形式丰富的才艺表演,“村晚”已陪伴村民走过了近20个年头,早已成为霞坊村的王牌节目。随着“村晚”名气越来越响亮,很多外地村民也赶来捧场。去年,记者在现场看到,有上万村民到场。别看“村晚”草根,认真起来也是蛮拼的。去年“村晚”,主办方就在节目中穿插了微信摇一摇抽奖活动,中奖者可得一个红包,很好地调动了台下村民的积极性。
热闹的同时,我不禁在想:是什么吸引了那么多村民观看,是什么让主办方每年乐此不疲坚持办“村晚”?深入了解一番才知道,“村晚”是该村改陋习、谋发展的一种正能量表现。
据介绍,霞坊村曾是远近知名的煤窑村,家家户户都较为富裕,但赌博、麻将也一度是村里流行的活动。为了扭转村里的风气,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当地这才想出了举办集体文娱活动的点子。嘿,效果还真不错。举办至今,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赌博现象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现在,村民都以上“村晚”为荣。大人业余时间都去练跳舞,孩子去学乐器,为来年上“村晚”做准备。我想这才是整个故事“画龙点睛”的部分,于是写下了题为《微信直播“村晚” 边看边抢红包》的稿件,并于春节后刊发在本报上。
新农村改变记者认知收获精彩
今年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一,我受横峰县姚家乡百家村委会的邀请,来到当地一个名叫“好客王家”的普通自然村,感受当地村民别样过新年的欢快气氛。刚下汽车,我就被眼前的村庄吸引住了:一栋栋彩色的楼房规划有序,长廊亭子挂着的红灯笼倒影在水中,村子里还开辟了真人CS游乐区、烧烤乐园、礼堂KTV、拓展项目等区域……正月初一,村民不打麻将、不上网,集体玩起了竞技游戏。
据该村党小组长介绍,好客王家村民原本以务农为主,近几年,为了响应中央精准扶贫号召,带动村民集体致富,建设秀美乡村的同时,村里成立了农旅文化有限公司,大力兴办集农家乐、观光旅游和素质拓展为一体的综合产业。村民人人出钱出力,自治村集体事务、劳动成果人人共享,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该村率先做到了“十无”,即全村无一处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无一例违法犯罪案件、无一户不良信用记录、无一起请上级入村调解的矛盾纠纷、无一笔不透明的财务支出、无一座坟头、无一处污水沟和“赤膊”地、无一处封闭式围墙、无一处荒芜地和冬闲田。
原来我对乡村的印象还停留在“水牛耕田、瓦屋土灶”的场景上,“好客王家”改变了我的落后观念。据了解,该村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学习对象,经常有考察小组来学习。我庆幸家乡也有如此题材新颖、内容有趣、导向正确、正能量满满的新闻素材,回去之后便写下了《不打麻将不上网 全村老幼玩竞技》的稿件,并于春节后发表在本报上。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我们新闻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作为身在南昌工作的外地人,每年回家过年就是很好的实践机会,正因为肩负着向社会传播正能量的使命,我才会站在更深的角度去思考热闹背后的“门道”,用笔杆向受众讲述精彩背后的故事。同样的,对我本人来说,走进基层、贴近群众,采集鲜活的故事,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
记者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