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对相依为命的父子:一位是年近花甲卧床的父亲;一位是90后大学毕业生、高铁建设者。两年多来,无论去哪儿建高铁,他都要带上身患脑梗的父亲。
2月17日上午,在河南许昌中铁十一局郑阜铁路项目部,中共鹰潭市委宣传部、共青团鹰潭市委和中铁十一局,同时表彰中铁十一局桥梁公司河南郑阜高铁项目部员工祁建光,表彰他爱岗敬业、孝敬父亲的先进事迹。
文/图 记者黄继红
相依为命
两封同时到达的通知书
祁建光,1990年12月出生于河北保定农村。两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父子相依为命。父亲没有什么文化和手艺,只能靠土里刨食将小祁拉扯大。
2010年,小祁考上大学,父亲的身体却垮了。当年8月,祁建光收到两份通知书,一份是石家庄铁道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一份是父亲脑梗塞的确诊书。
这个大学还上不上?当时小祁面临两难选择。父亲祁文江态度十分坚决:“我现在还能自理,你要上大学,上了大学才能有出息。”
就这样,祁建光靠助学贷款上完了大学。2014年还没拿到毕业证书时,他就被总部在鹰潭的中铁十一局桥梁公司录取,被分配到石(家庄)济(南)高铁项目部制梁场,成为一名实验室的技术人员。
工地为家
带着瘫痪父亲建高铁
祁建光参加工作后,父亲却完全瘫痪了。是留给老家亲戚,还是把他带到身边照顾?祁建光又面临一次选择。最后,他决定在梁场附近租间民房,把父亲接来。白天工作,中午、晚上回来照顾父亲。
2015年,项目部转战到郑(州)阜(阳)高铁,工地搬到河南许昌。祁建光提前在工地旁租了一间20来平方米的房子,继续一边工作一边照顾病情不断恶化的父亲。
小祁的困难始终没有向项目部领导和同事们说过,直到有一段时间他因照顾父亲经常请假,梁场领导反复询问才知道实情。
而事实上,祁建光在修建石(家庄)济(南)高铁的时候就已这样做过了。当时,他在藁城制梁场工作。2015年下半年,祁文江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生活逐渐不能自理,靠侄子照顾,一日三餐全指望邻舍亲戚,十分麻烦。2015年9月,祁建光趁着藁城制梁场停工,在藁城区廉州镇五界村租了一间房,将父亲接来跟自己一起生活。
孝心感人
被授予“最美鹰潭人”
“小时候,父亲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现在,我去哪儿,就要把父亲带到哪儿。”面对惊诧的同事,小祁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常年卧床,父亲有时还会对儿子发脾气,但祁建光觉得这没什么。“小时候爸爸养育了我,那时我也发过脾气、不高兴,但爸爸不会因为这些而抱怨或者放弃。现在比以前条件好多了,我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没有理由抛弃他。”
“他平时工作踏实、勤奋,话不多,工作两年就当上梁场实验室副主任。没想到还要这样照顾瘫痪的父亲。”中铁十一局郑阜高铁项目部书记林勇说。
1月15日,桥梁公司为表彰祁建光的爱岗孝亲,授予他“感动桥梁”奖。前不久,祁建光的母校石家庄铁道大学领导也专程赶到项目部,授予他“铁大最美学子”称号。2月17日,桥梁公司总部所在地的鹰潭市委宣传部、共青团鹰潭市委和中铁十一局集团联合在项目部召开命名表彰大会,授予祁建光“最美鹰潭人”、“向上向善好青年”和“孝老爱企”楷模等称号。(江南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