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是2017年上班的第一天,当天上午我市某高校的张黎老师来到省血液中心东区机采大厅进行他最后一次献血。与往日一样,经过体检,他捐献了2个治疗量机采血小板,按照《献血法》规定,这是他最后一次献血,因为当天是他60岁的生日。即将从无偿献血队伍中“退役”的张老师笑容满满,却又饱含不舍之情。二十多年来,张老师累计无偿献血164次,挽救了百余人的生命。
25年无偿献血164次
张黎是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1992年他就参加了无偿献血,由于当时献血还未普及,参加献血还不够便利,期间他断断续续献血多次,直到1998年《献血法》实施后,他开始坚持每年献血2次。2007年12月,他听说可以捐献机采血小板,而且当时临床比较缺这种成分血,便开始了献机采血小板的爱心之旅。献机采血小板的间隔期是28天,他几乎是每个月都坚持到血液中心捐献血小板。
2012年7月1日起,《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国家新标准规定,捐献机采血小板的间隔期缩短为14天。张黎紧跟政策变化,7月份开始每个月捐献2次机采血小板。这位热心、仁爱的老师生怕落下一次可以奉献的机会。25年来,张黎累计献血164次,其中捐献全血10次3600毫升,献机采血小板154次306个治疗量,他的爱心奉献挽救了诸多患者的生命。
以献血的方式来感恩社会
谈及献血经历时,张黎讲述了他参加无偿献血的原因:“在我八岁的时候,被高空坠物砸伤了头部,出血很多,当时一位路过的陌生女士把我抱到医院看医生,头部缝了20多针。后来我长大懂事了,一直想报答这位好心人,可一直没找到她,这个报恩的愿望藏在心里多年了。”1992年单位组织献血,张老师便第一个报名参加,以献血的方式来感恩。
“献过血的人有很多,但坚持20余年献血10余万毫升的人并不多,您的事迹非常感人。”面对工作人员的评价,张黎和蔼地笑道:“我只是个平凡的人,做了件平凡的事而已。献血是件很平常的事情,很多人都可以做到,能够帮助别人、感恩社会,我感到很快乐。”张黎以他的切身经历告诉周围的人献血有益健康。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孩子也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行列,而且很多同事和学生也开始无偿献血。
连续8年被评为献血明星
据省血液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从2008年至2015年,张黎连续8年被评为献血明星,荣获全国2008-2009年度、2010-2011年度、2012-2013年度、2014-2015年度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省2007—2008年度、2009-2010年度、2011-2012年度、2013-2014年度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以及全省2009—2010年度无偿献血奉献奖促进奖。
躺在献血椅上的张黎说:“按照《献血法》规定,我今后就不能再献血了,有些不舍,但我会继续宣传和传播无偿献血的大爱精神。如果条件允许,我愿意继续献血,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欧阳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