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之沛 通讯员郭良芬、刘祖刚 年终岁末,在赣中大地遂川,一场“万人帮万户,百家帮百企”活动正热烈展开,田间地头、厂矿车间、群众居所,干部忙前忙后、干群鱼水情深的“大戏”一出又一出地上演。
万人帮万户。该县整合党建村建扶贫资源,与村(社区)结对,建强村级班子、完善活动场所、发展特色产业、培植创业典型、兴办实事好事。干部每人联系一户贫困户,及时公开姓名、单位、联系方式等,重点开展宣讲政策法规、办理惠民事项、引导发展脱贫产业等工作。
百家单位进百企。各县直单位与发展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存在一定困难的工业企业结对,帮助解决用工、用地、水电、融资等问题。
为突出精准考核,强化主体责任,该县着力构建“乡镇主责、三级叠加,一户未脱、六方负责”责任体系,对贫困户不能如期脱贫的,将追究县乡村三级干部、六方主体(县直单位、乡镇、村居主要负责人,县直单位帮扶干部,乡镇包户干部,村居联系干部)责任;强化问责,督查组采取定期督查与随机抽查的方式,不打招呼,直接进村入户督查脱贫举措、帮扶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工作漂浮、帮扶消极的进行通报批评、组织约谈,层层传导压力,压实主体责任。同时,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与干部评先评优、提拔重用挂钩,确保每一名干部对精准脱贫工作问题清、措施清、责任清。
在火热的脱贫攻坚战场上,还活跃着一支精干的“第一书记”队伍,他们大多出生于农村,工作经验谙熟,与农民有着天生亲和力。
刘卫年过半百,被吉安市城投公司派往西溪乡横昌村担任“第一书记”。当他看到当地的贫困状况,一刻也坐不住了。他反复调研,引进香猪、莲子产业;他多方奔走,筹措资金打通村组道路。
为给企业搭建良好的投资兴业平台,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精心保驾护航。既定期会议调度,也个别现场会商;既联络业主,也走进施工单位。在帮扶过程中,摸清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办证、技改等困难,形成问题台账,制定解决办法;对照省、市、县各项惠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逐一落实,形成减负台账;帮助推进技术创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加大品牌推广,加强电子商务建设,拓宽销售渠道,帮助做大做强。
“工信委干部就是好保姆,做了我们要做却做不好的事,帮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星强石业有限公司经理陈晓毅深有感触地说。2015年7月企业入驻,很快就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为给企业减负降本,县国土资源局认真落实“省80条”中的第37条,为极上品茶业、德和钨业、法萨实业等企业实行分批供地,降低前期投入;认真落实“省80条”中的第5条,为企业减免有关资金440.27万元;县发改委为德和钨业申报2015年节能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为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争取扶助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