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江中制药,可能大家会信到草珊瑚含片、江中健胃消食片,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是我今天要跟大家说,大家不知道的江中。”11月8日,在人民日报社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品牌论坛上,江中集团董事长钟虹光说,23年前,他就希望江中的车间边上没有别的工厂挨着,他希望江中的车间建在森林里面,现在就是。
注重生态环保
在钟虹光看来,一个优秀的品牌,是由品质和品行决定的。品质指产品的品质,品行是企业的诚信。只有又讲品质又讲品行的品牌,才是优秀的品牌。
据报道,江中集团的前身,是1969年成立的江西中医学院制药厂,主要是为学院的教学实践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1984年10月份,江西中医学院在校内通过竞选产生厂长,实行厂长承包责任制。
据悉,坐落于南昌市湾里区梅岭脚下的江中药谷,是江中集团的主要生产制造基地,3000多亩制造基地保持着原生态环境。
“1993年,我们买下江中药谷这块地,不砍树不填塘,依山就势,在几处山窝平地建起了制药车间,液体制剂车间更是直接披上了草坪绿装,外表上完全看不出来是厂房。”基地总经理罗文华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到了晚上十点钟以后,如果你走进我们的车间,你是会发现很多可爱的小动物。”钟虹光说,“其实,它们原来就是这里土著的生命。走进我们的厂区,你要走一公里才能看到车间,可是这一公里的道路边上是水景、水面,很漂亮。可是大家不知道这个水面是我们排污处理完的污水又用在水景再美化环境。”
“你还会细心的发现,水面上有很多水鸟、野鸭,那说明什么?说明我们污水处理得很干净,一点气味都没有,否则这个水鸟、野鸭是不会在这里待着的,它其实是我们一个异物的质检师。”钟虹光说。
据报道,2012年以来,江中集团逐步形成了从“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循环再利用”的全套节能环保管理新体系。2007年以来,江中集团已连续9年被评为节能降耗先进单位。在第十届中国工业论坛上,江中药谷被评选为“中国最美工厂”。
创新研发新产品
在11月8日的发言中,钟虹光谈到了江中集团对于研发的重视。“大家知道拥有国家研发平台最多的制药企业是谁吗?是江中集团。”钟虹光介绍说,江中拥有两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蛋白质药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航天营养与食品工程重点实验室。
据钟虹光介绍,江中集团光是研发要用的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米,所拥有的博士500多人。“1993年就在北京建立了药物研究所,当时我们国家的经济还不是很发达,”钟虹光认为,江中有必要在科技资源比较集中的北京,先建立自己的研究机构。
“江中每年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4%以上。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先后承担多项国家‘863’项目、‘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航天营养与食品工程重点实验室则承担了我国航天营养的研究课题。”钟虹光此前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谈到。
钟虹光介绍,去年颁布《中国制造2025》之后,江中是马上就申请验收的企业。江中获得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钟虹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创新它是要有牺牲精神的,像科研是创新的一种,做新产品那么也是一种创新。
目前,江中研发出初元营养饮品、杞浓酒、猴姑饼干、蓝枸饮料等创新产品。江中药谷成为中国首个“岐黄国医外国政要体验中心”,接待了许多国际政要和国际友人。
钟虹光说,他觉得江中作为一个品牌,它注意到了品质,也注意到了品行。但是有一点没有注意到,就是传播。“如果大家都知道,那今天就没有那么多需要我跟大家说的。所以,一个优秀的品牌,它要成为名牌,还需要依靠传播。”
创新为中医药企业带来生命力
■钟虹光
如果说中医药企业在世界上要有一些位置,就要分析一下中医药有什么显著的优势,它的优势在哪里,然后发挥自己的优势,用现代科技得以验证,在产品的制造技术过程中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我认为就可以走向世界。
那什么叫高科技,中医药有中医药的特点,在我看来疗效好就是高科技,不要误导为我要做到分子水平,细胞水平,那是你的标准,我的不是,我就用这个具有功效的药食两用的原料来配置,我就达到这个效果,这就是高科技,疗效是硬道理,效果是硬道理。
所以江中做食疗产品3个关键环节,第一用用药食两用的原料,什么叫药食两用的原料?乌鸡它也是食品也是药,山楂它是食品它也是药,莲子它是食品它也是药,中国有100多种药食两用的原料,用制药的工艺和技术,什么叫做制药的工艺和技术,它是有测定的,要达到一定的含量才是有效的。第三用临床观察来验证功效,如此循环往复来创造出既营养美味又能够显著改善健康的产品这就是江中的食疗产品。这里面既有科学态度又有工匠精神,不断的试,不断的改,能不做出好东西来吗?
创新它是要有牺牲精神的,像科研是创新的一种,你做新产品那么也是一种创新,什么叫创新?也就是过去没有,只要做过去没有的东西,从零开始的东西,它都是困难的,也都是要有冒险精神的。那么我的体会是江中制药是70年创办的,我们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初期一直到21世纪,到今天还这么好,还是国有控股企业。我是85年来到这个企业,到今天也30多年了,其实我们在创新的道路上,是尝过风险,尝过苦头,尝过失败,也尝过甜头。
但是,我觉得即便有失败有成功,有风险有机会,最后的结果还是创新能让企业活到今天,我们都知道那个时候的中国制药企业活到今天的不多了,创新会有失败,但是你不创新看上去没失败,这个企业早就没有生命力了,创新能够给企业带来生命力。
(摘自第二届中国品牌论坛期间中国城市报等媒体专访钟虹光内容)
中医药发展当自强
■张兴旺
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病症、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自从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不仅证明了中医药的地位和价值,而且加强了世界对中医药认可。
数据显示,2014年中药生产企业达到3813家,中药工业总产值7302亿元。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全国共有中医类医院3732所,中医类医院床位75.5万张,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39.8万人,2014年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5.31亿。
但是,当前我国中医药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资源总量仍然不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发展规模和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中药产业集中度低,野生中药材资源破坏严重,部分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医药可持续发展。此外,中医药人才缺乏,继承不足、创新力度不够,标准不健全;中医药走向世界面临一些制约,国际竞争力还要进一步提升。
在这种形势下,需要加大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今年10月,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民族医药发展”。这些政策的出台为中医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笔者认为,在中医药发展中,知名中医药企业要发挥带头作用,不断创新研发。正如江中集团董事长钟虹光所言,创新能为中医药企业带来生命力。同时,要加强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要加强对中药药材源地的保护,完善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中药质量管理;此外,要加大对假药的打击力度。
当然,中医药要走向世界,还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在政策的春风下,中医药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不过,中医药发展要想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仍然靠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