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我省九江湖口县、彭泽县、都昌县等沿江地区,先后有渔民在长江水域捕获鲟鱼,并鉴定为杂交鲟,其中,湖口县不到一个半月就捕获10条杂交鲟。杂交鲟生长速度快,一个月就进入幼鱼阶段。
杂交鲟与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鲟生活习性和食性基本相同,其为肉食性鱼类,可直接捕食其他鱼类。混入长江的杂交鲟将会抢夺中华鲟有限的食物和栖息地。濒临灭绝的中华鲟面临新威胁。
鱼池被洪水冲毁
大量杂交鲟“逃逸”
日前,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因汛期大洪水将长江上游湖北境内一人工养殖杂交鲟的鱼池冲毁,大量杂交鲟逃入长江,长江水域的九江开发区永安乡、湖口县、彭泽县等沿江地区陆续捕获鲟鱼。经过专家鉴定,其并非中华鲟,实为杂交鲟。
这些沿江地区的渔民捕获鲟鱼后,由于难以辨认品种,第一时间向当地渔政部门反映。
湖口县一个半月
捕获10条杂交鲟
彭泽县水产局易姓负责人介绍,当地渔民也捕获过鲟鱼。“在9月中下旬,我们这边也捕获了一条鲟鱼,最后鉴定为中华鲟。在此之后,也有鲟鱼出现,但捕获的杂交鲟较少。一次接到渔民的报告,我们赶过去时,那条鲟鱼已经奄奄一息,之后死了,鉴定为杂交鲟。”易姓负责人表示,捕获杂交鲟只有那一次。
经过一番调查,记者发现,湖口县渔民捕获的鲟鱼较多。“9月10日捕获一条重量在30公斤左右的鲟鱼,经过现场测量,长1.5米、胸围0.7米,全身无明显外伤。这次发现的鲟鱼较大,比较罕见。之前也有过,但都比较小。”湖口县渔政管理局渔业资源股股长张少斌告诉记者,他们将拍摄的图片送去鉴定,确认为杂交鲟。
湖口县渔政管理局局长助理任建介绍,仅仅一个半月的时间,湖口县就捕获了10条杂交鲟,其中最大的近80斤。
“在8月初就发现了一条杂交鲟,但那时并没有集中出现,到了9月中下旬接到渔民的报告就比较多,其中,9月12日2条,18日1条,19日1条,24日3条,这几天也发现了杂交鲟。”任建说,有些不大的杂交鲟,渔民没有上报,数量可能比记录下来的还要多,小的仅几公斤。
中华鲟繁衍
面临威胁
目前,渔业渔政部门已加强对长江沿岸的巡查。我省渔政部门明确表示,因大批杂交鲟混入长江,长江沿线渔民还有误捕鲟鱼的可能。一旦误捕到鲟鱼,不管是不是中华鲟,都应第一时间报告当地渔政部门,先不要放归长江。
杂交鲟与中华鲟的生活习性和食性基本相同。专家表示,杂交鲟混入长江,直接导致杂交鲟与中华鲟食源相争。从生态上来说,混入长江的杂交鲟将会抢夺中华鲟有限的食物和栖息地,对中华鲟幼鱼影响很大,中华鲟繁衍面临威胁。
据了解,这次逃入长江的杂交鲟鱼数量之大,可能超过长江中下游干流现存鱼类总和,远远超过中华鲟野生种群数量。一旦杂交鲟与中华鲟自然交配,将破坏中华鲟种质纯度,这对中华鲟来说,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省内鲟鱼养殖地
多为封闭环境
据介绍,目前长江流域野生鲟鱼有中华鲟、史氏鲟、白鲟三种。鲟鱼为肉食性鱼类,以水生昆虫、底栖动物为食物。
大量杂交鲟逃入长江,我省沿江水域陆续捕获杂交鲟,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杂交鲟是否也潜入了南昌地区?为此,记者采访了江西省渔政局资源环保科科长刘小龙,他告诉记者,南昌地区还未发现杂交鲟,我省鲟鱼养殖地多为封闭环境。“我省九江的庐山西海附近,南昌县、赣南等地都有鲟鱼养殖地,多为封闭环境,属超大型的室内鲟鱼养殖。”刘小龙表示,庐山西海那边养殖的俄罗斯鲟比较多,赣南有一些史氏鲟,都是人工养殖的。
我省已对捕获的杂交鲟
进行无害化处理
杂交鲟大部分由长江水系的鲟鱼甚至是国外的鲟鱼品种杂交而来,其生长快,具有市场价值,一般在水库网箱养殖。我省对于捕获的杂交鲟,均已作无害化处理。
“我们已经向各分局发放了鉴定册,省水科所也派人进入了鄱阳湖监测点。”刘小龙说道,还需等待其结果和影响。对于已监测到的鲟鱼,先进行照片对比。通过技术比对和种子鉴定,确认是不是杂交鲟。当前的应对措施是:第一步跟踪监测;第二步根据监测数据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