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 赣湘边界的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东港乡岭下村,遮蔽在幕阜山和九岭山深处,受交通条件制约成为省级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仅有1500余元。10月17日,记者一行来到这里,在村子里,看到一所新建的小学,唯一的一名代课老师,要教授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和体育5门课程。
只有一间教室的岭下村小学,容纳了15名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其中还有1位残疾儿童。冷老师按年龄把孩子们分成三个班: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每次上课,冷老师要分锅炒菜,分三桌“上菜”:“学前班同学把aoe这几个字母,每个抄写3遍;一年级的同学请抄写今天新学的生字;二年级的同学,请跟我朗读课文。”冷荷花只能采用这种“复式教学法”,让三个班的孩子相安无事的上课,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和渴望。
灵巧娟秀的冷荷花今年26岁,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金融专业,大学毕业后,她毅然放弃城里择业的机会,甘心回到家乡当起低薪酬的代课老师。她说:“我们这穷得让人想哭,看到一个个孩子到了学龄却不能上学,我心痛啊!”她希望孩子通过学习知识摆脱贫穷“窘境”。
一年前,在有关部门的安排下,岭下村成为南昌铁路局的精准扶贫点,该局九江桥工段劳人科付科长刘建华自2015年9月起当上南昌铁路局驻村的“第一书记”后,修灌溉渠、建卫生所、扶贫成了他新的事业。在刘建华的介绍下,很多铁路人和“城里人”就成为修水县东港乡岭下村的“常客”。
不仅要精准扶持贫困户享受到国家政策,还要让他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2016年,刘建华先后联系外地企业、村里养鸡大户与贫困户合作,将草药、小鸡仔免费提供给贫困户种植养殖,并提供生产技术,成熟后由企业、大户负责销售,有效改变了贫困户生产缺技术、缺资金的状况。
“河道已加固800米,村民议事广场和卫生服务室即将完工,年底46户土胚房、危房村民就可以搬入通自来水、有厕所的新屋……”刘建华欣喜地告诉我们岭下村即将发生的变化,新农村环境正逐渐好转起来。
10月14日,微博用户@江南铁韵万军到岭下村访贫,通过网络发出现场图文和参观小学观感后,网友纷纷表达希望帮助山村孩子的良好愿望,12个小时之内通过微信已集资12280元。在大家的倡议下,此费用已命名为“山里娃爱心教育基金”,刘建华和岭下村委会已制定管理办法,合理使用,为孩子们的学习成长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目前,很多爱心人士都说,要定向资助孩子上学,一直负责到大学。“山里娃爱心教育基金“也专门拨出款项用于孩子的营养费和冷老师的生活和教具费。10月17日是我国的“扶贫日”,有人念谐音为“邀您一起”,可见,山里人要甩掉贫困,需要政府用足力,更需要全社会共参与。(刘燕 蔡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