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培凯曾说,“我开始研究汤显祖,主要是对他所处时代的文化感兴趣。但一研究,就是40多年,朝夕相处,成了挚交。” 他甚至收藏了一个汤显祖的木雕像,“这个大概没有人看到过,我把它请回家了,我觉得这可能比较像他老年时候的样子吧”。
对于这位挚交,他有什么样的印象呢?
1、汤显祖长什么样子?
据记载,汤显祖生前两次由画师替他写真,一次在南京,另一次在明万历36年,遂昌县聘请画师到他家临川去写真。红学家俞平伯收藏的画像出自清道光18年,江都陈作霖临摹,它的真本可能是前两幅中的一幅。正是这幅肖像,让400年后的世人目睹汤显祖的真容。
2、汤显祖会因什么而落泪?
清代有人(焦循)曾记载过一个小故事,说是有一天,汤显祖的家人四处找他找不着,最后看到他在院子里的柴薪上哭,于是家人就问他为什么哭嘛,他回答说:“填词至‘赏春香还是旧罗裙’句也。”
3、柳梦梅为什么是岭南人?
汤显祖曾被万历皇帝流放到雷州半岛,南下的途中一路游览,经过南安时印象颇佳,故而将杜丽娘一家“安居”于此,又为了柳梦梅能北上赶考时如期经过,则把他安作了“岭南人”。实际上,柳梦梅的北上之路与汤显祖的南下之路走的是同一辙,命运不无玄机,汤显祖这一路遇见诸多恩怨情仇,让他感叹人生若梦。
4、同时代人喜欢《牡丹亭》吗?
不尽然。当年,汤显祖的《牡丹亭》写完以后,他的朋友就开始唱,唱的是昆腔。当时一些明末的文人,说汤显祖的剧本写得好,可是认为文本不谐音律,不合乎演出的标准,这其实是批评。“不谐什么音律呢,大家说不谐苏州人的音律。”而比汤显祖更晚的李渔等内行,虽然夸汤显祖写得好,但批评它让人看不懂。
5、汤显祖看过《金瓶梅》吗?
看过。他对写“情”文学传统的发展,简单地来说就是在讲“情”的时候,没有排除过“欲”的问题,都是情欲合一的。
6、《红楼梦》和《牡丹亭》有什么关系?
曹雪芹读过汤显祖的作品,某种程度上来说,《红楼梦》的创作意图是承袭汤显祖而来,这个在脂砚斋的点评里面说得很清楚。明末以来,《牡丹亭》在闺阁之中大为流传,却是卫道士企图禁绝的主要目标。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时候,清楚意识到了这个剧本在闺阁中流传的社会意义,宝、黛、钗等主要人物都看过这本书,曹雪芹透过书中角色发表了自己对《牡丹亭》的看法。
7、汤显祖是“东方的莎士比亚”吗?
最早讲“东方的莎士比亚”的是写《中国近世戏曲史》的青木正儿,他觉得两人身处同一个时代,可以媲美。新文化运动以后,莎士比亚好像是世界文学的顶峰了,所以中国学者要想抬高汤显祖的地位,就拿莎翁来比附。不同的文化,或者不同的语文,都有不同的审美追求,“各美其美”,谁也不比谁伟大,都是了不起的。定于一尊是有缺点的,会使人脑筋闭塞。
(回答采用郑培凯先生在各访谈中的说法,刘琤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