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报道,江西南昌一些院校在南昌西火车站设点迎接新生,每天需交1200元;而在离南昌西火车站不远的南昌长途汽车西站,部分学校新生接待点的桌椅,竟被无故收缴。记者调查后发现,报道中提到的新生接待点是在南昌西站出站口外的地下广场,此区域不属于南昌西站辖区;西站置业公司亦非铁路部门所属机构。南昌西站没有收取任何关于新生接待设置点的任何费用。(9月1日《京华时报》)
高校在车站设置服务点迎接新生,不曾想却被收取每天1200元,借公共场所敛财本就为人所不齿,这样的天价收费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事瞬间引来众多网友的口诛笔伐。若不是铁路方面的及时回应以及一些媒体的深入报道,笔者也很有可能也加入到汹涌的批评大潮之中,真的是“好尴尬啊”。
其实,类似的反转新闻我们早已见怪不怪,最早的新闻源头把火车站放在标题之中,就在有意无意之间把铁路又推到了风口浪尖。仔细阅读新闻不难发现,新闻中所说的南昌西站应该有两个,一是南昌西火车站,另一个是南昌长途汽车西站,但新闻舆论都无一例外地把矛头都只对准了火车站,倒是颇有些墙倒众人推的意味。
然而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习惯性地指责批评铁路部门,在春运期间买不到火车票,我也吐槽过12306,遭遇极端天气,火车晚点我也曾抱怨铁路部门,仿佛铁路是我们的出气筒,一旦出行不顺,就将所有的责任归结在铁路部门头上,这其实缘于我们一直以来的偏见。殊不知,习惯戴上有色眼镜看问题的我们,往往会因先入为主的观念而一叶障目,有失偏颇。现在想来,这种行为实在有失公允,对于类似于铁路部门这样的“受气包”来说也过于不近人情。
就拿这件事来说,明明收费的不是铁路部门,却还有脏水泼到铁路部门的头上,说轻点,是缺乏常识,将南昌西火车站出站口外地下广场的区域当做火车站辖区,是一种误解。说重了,就是出于对铁路的固执己见,想当然地将矛头直指火车站,是一种偏激。源头新闻的尴尬在于用标题吸引读者,模糊两个西站,而且没有进行深入挖掘和详实报道;媒体舆论的尴尬在于“快餐式”浏览新闻,不加分析,不求甚解,为了追求时效性,只顾想着成为“快枪手”却忽视了“精确制导”。模糊的新闻和偏激的评论会对舆论产生误导,也会对无辜者造成伤害。
事实上,最尴尬的其实还是火车站。要想今后不再躺枪,还得借双慧眼让大家看清真相。为了确保车站的通行秩序,相关部门应该为高校迎新工作提供便利和疏导等服务;加强火车站周边的管理工作,特殊时期增派人手加大巡查力度,即要为旅客安全保驾护航,也要让不法之徒闻风丧胆;主动介入周边企业和迎新高校之间,为双方搭建平台,融洽各方关系,促进合作共赢,努力营造火车站周边安全的公共环境和良好的出行氛围。(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