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艰险,因势利导,凝聚攻坚合力,方能砥砺前行。
面对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下行压力加大的新常态,省委、省政府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提出的“新的希望、三个着力、四个坚持”总体要求,以降低企业成本、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为抓手,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江西经济发展迈上新的起点。
新常态下,需要智慧谋略,更需要凝聚共识与合力。
500亿元政策红包,万人进万企,省领导率先示范,各方积极行动,省市县三级机关干部深入园区,挂点帮扶企业,为企业降成本、解难题、出实招,全省上下众志成城,凝聚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一股帮扶企业、优化环境的热潮正在赣鄱大地涌动,江西的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动起来:抓住降成本“牛鼻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应对经济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之举。江西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等不起,坐不住!
近几年,江西经济发展在全国稳步前移,但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实体经济困难更加凸显,企业成本不断攀升,给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一直以来,物流成本高、税费高、融资成本高等问题,犹如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江西作为中部内陆省份,没有出海口,综合成本更高。
“必须下更大的气力,综合施策,把企业成本降下来,确保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江西把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推进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工程、当前经济发展领域一个全局性的战略举措。
这一决断,是决策者深入企业“接地气”、直面企业“听心声”的现实选择,是对于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企业,通过与企业面对面座谈,及时掌握了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高,严重挤占了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企业的利润,成为企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
经过4个多月的深入调研,省发改委等部门梳理各方意见,找准企业“痛点”,酝酿出台了《关于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打出降成本组合拳,向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税费负担、人工成本、社会保险费、企业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领域“开刀”,精准施策,对症下药。
500亿元真金白银大礼包,80条降成本措施,以专项行动推进降成本,在江西尚属首次!
5月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专项行动电视电话动员大会,吹响了江西“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的集结号。
很快,一场声势浩大的“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在全省铺开。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36位省领导、75个对口省直部门、1000个联络员,深入到100个园区、1000家企业与市县同步开展入企帮扶,形成了“万名干部入万企”的生动局面——
省委书记鹿心社先后赴泰和县、崇仁县和南昌高新区等园区企业调研降成本、优环境工作,与企业家坦诚交流,现场协调解决难题。他强调,入企帮扶要做到精准帮扶,各类企业千差万别,面对的困难和问题不同,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目标,精准对接、精准帮扶、精准破解,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一场场生动细致的政策宣讲,一次次入企调研帮扶,让企业如沐春风。连日来,省领导率先垂范,深入基层企业,亲自担任政策宣传员、问题协调员。短短一个多月,全省上下迅速掀起入企帮扶的热潮,“降成本、优环境”80条,成为江西经济热词。
沉下去:万名干部联万企,精准帮扶解难题
江西奥其斯科技有限公司最近多了一名不拿工资“编外员工”——江东灿,省发改委苏区振兴发展处处长,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的省直部门入企联络员。
不到一个月时间,他跑了4趟奥其斯公司,帮助企业吃透降成本80条政策,摸清企业的困在哪、难在哪,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各类难题。
入企第一天,江东灿就邀请公司高管及财务、采购、销售等部门人员一道,对照80条惠企政策,为奥其斯公司核算出了一本详尽的“减负账”——可以量化的降成本政策能够享受到13条,年减负金额达4703.84万元,几乎相当于去年公司全年的净利润额。
“如果没有入企联络员,我们都不知道可以享受这么多的好政策。”公司副总经理谌为辉感慨道:“干部来企业服务,让我们知道了有问题找谁。我们提出的问题也都在积极沟通和协商解决中,企业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入企帮扶是当前我省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助推企业发展的务实之举。像江东灿这样的入企联络员全省有万名,他们“沉入”企业,身兼“六员”——政策宣传员、企业调查员、困难分析员、问题协调员、发展指导员、基层学习员,用实际行动证明省委、省政府帮扶企业决心之大、举措之实。
“一分政策,九分落实。降成本政策措施能落地多少,企业负担就能减轻多少。”省发改委主任吴晓军表示。
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省市县机关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帮在点子上,扶在关键处,干部入企帮扶做到3个全覆盖:园区全覆盖、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问题全覆盖,形成了万名干部入万企的生动局面。
各省直部门精准帮扶措施相继出台。在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方面,省金融办推动“百家银行进千企”政银企对接活动,今年以来,已在11个设区市巡回开展了13场政银企对接会,覆盖100个园区。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运用信贷、股权、债权等融资工具为企业制定融资解决方案,对接成功并达成合作协议的企业有1464家,授信金额1414.43亿元,已发放贷款656.89亿元。
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方面,坚持企业需求和专家力量两端发力,一方面依据企业提出的难题及需求,建立了“企业难题及需求数据库”,目前收集入库企业407家、科技需求510条。另一方面,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省级学会、院士工作站遴选近1000名专家,建立了“帮扶专家数据库”。
省委办公厅对联系德安工业园区的联络员实行挂牌上岗,亮身份、明职责,获得了园区和企业高度赞许。目前,10家对口企业梳理出困难问题36条,可适用政策56条,预计共减负905万元。
截至目前,省专项行动办公室共收到78个园区企业反映的问题1240个,已分8批次转交有关责任单位办理。据初步统计,前4批759个问题中,已解决596个,办结率78.5%。各地也把解决问题作为深入推进专项行动的核心环节,共收集企业诉求16473个,累计办结问题9735个。
降下来:释放企业活力,激发经济动力
走进新建区长堎工业园的江西远成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一片繁忙。
这是一家汽车配件研发生产企业,其主打产品之一的钢板弹簧,占据国内1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两年公司的出口订单连年增长,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非洲等多个区域。
“我们不缺订单,关键是产能跟不上。”公司财务总监张洁说,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抢占市场份额,最近公司准备新上马两条生产线,但资金仍有缺口,也无法从银行获得足额的贷款。新建区长堎工业园管委会得知情况后,立即与企业取得联系,根据“财园信贷通”的相关政策,帮助企业成功获得了3000万元的无抵押担保贷款。
“降成本80条不仅含金量高,针对性也非常强,条条都帮到了我们企业的心坎上。”江西明正变电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建辉说,省市出台的降成本政策,企业一年可以享受政策红利800多万元,以后有更多的资金投入产品升级研发,也为企业“强身健体”增添了后劲。
江西展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上饶一家高效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随着国内光伏电站建设步伐的放缓,企业逐渐感到“压力山大”。7月初至今,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国内太阳能电池价格从每瓦2.2元左右,下跌至目前的1.8元左右,展宇公司的库存也逐日增加。
“企业的综合成本下降一分钱,市场竞争力就能提高一分。”公司行政经理郑共智说,“80条”举措,让公司享受到了营改增、稳岗补贴、社保费率下降等3项新优惠政策,年减负近100万元。
“能让则让,能放则放”,使企业最大限度享受政策红利。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整改,建立降低企业成本、帮扶企业的长效机制。用降成本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通过这次帮扶,对企业困难有了更多切身的感受。降成本既要放权让利做减法,服务企业更要做加法,才能真正寓管理于服务中,做好企业服务员。”省工信委一名联络员深有感触地说。
各地结合实际,出台降成本的细化措施,同时一企一策“量身定做”帮扶方案,加快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加大战略新兴产业扶持,助力企业“换挡加速”。
加强产业链对接帮扶。省工信委在已成立LED、汽车、光伏产业联盟的基础上,扎实推进有机硅、新能源汽车、智能电机推广应用、冷轧电工钢、电子信息与铜箔铜板5个产业联盟筹建工作,目前已初步确定产业协作联盟成员名单、联盟章程。
省专项行动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专项行动的逐步深入,不仅让企业得到了实惠、坚定了发展信心、提升了投资意愿,还使主动帮扶企业渡难关、促发展的意识内化为全省上下的自觉行动,成为广大干部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试验场。同时,通过联络员现场摸排查找,对口部门全力协调解决,省领导亲自把脉问诊,一批企业反映强烈的融资、用地、用能、行政许可等问题获得较好解决,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
负担轻了,企业活了,江西经济的活力和潜能也得到了充分释放。随着80条政策陆续到位,企业负担明显降低,效益稳步提升。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增长12.1%,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一批困难企业走出困境,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户数比一季度减少201家,亏损额同比下降15.9%。预计降成本政策全部落实后,可降低企业综合生产成本2.1个百分点。
今年1至7月,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全国前列、中部领先——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97.7亿元,增长9.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10630.8亿元,增长14.0%,高于全国水平5.9个百分点。
全省进出口总值1654.1亿元,增长4.5%,高于全国水平7.5个百分点。
一组组令人振奋的数据,充分说明江西经济“换挡爬坡”动力不减,折射的是新常态下江西经济量质齐升、进位赶超的强劲势头……
本报记者黄颖郑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