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江西龙头光伏企业晶科能源繁忙的生产线。近年来晶科能源已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并将多项技术成果转化为新产品。 本报记者 朱文标摄
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面临“三期”叠加的江西怎样补齐发展短板,如何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关键还在于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
打好脱贫攻坚战,需要创新政策、思路、举措。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关键还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完善基础设施,市场化的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就要不断创新。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入赣,呼唤理念上的革新、机制上的突破……鼓励和推动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补短板的重要抓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对发展的引领作用。在去年底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上,省委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要发挥创新的主引擎功能,驱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补齐短板,厚植优势,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样本:
创新驱动再造“新小蓝”
近日,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传来喜讯:园区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省第一个以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的园区。10年时间,小蓝经开区完成了从县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的“三级跳”。2015年,南昌县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其中小蓝经开区税收占据45%。
人们不禁要问,以占南昌县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县40%以上的税收,小蓝经开区是如何做到的?
“我们坚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向创新创业要活力、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南昌县委书记、南昌小蓝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郭毅说,是创新创业,为小蓝的快速发展积蓄了强劲上行动能。在逆势增长中,小蓝经开区敏锐地意识到自身产业的局限:汽车产业在全国占有量较低,竞争力不强;食品产业受区域辐射半径影响,增长率不快等。
面对自身短板,小蓝经开区主动跳出现有基础和区域平台来谋划创新创业,在成立产业基金、政策引导等方面屡出新招。出台嵌入式招商、电商创业等扶持奖励政策,建立全省工业园区领先的OA服务平台,县本级精简行政审批事项36%,单项平均办理时限压缩率超过50%。在江西既无集成电路产业基础、又无相关人才储备的前提下,小蓝经开区通过基金引导和创新战略,吸引了包括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公司之一的恩智浦半导体公司等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制造业企业20多家企业入驻。
2016年,小蓝经开区提出了再造“新小蓝”的蓝图,创新驱动正为小蓝经开区的快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现状:
发展短板有待补齐
从2002年开始,江西经济实现了连续12年的两位数高速增长。2011年以来,GDP增速逐年趋缓,目前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入中高速,与全国一起进入了增速换挡的新常态。
新形势下,打好脱贫攻坚战,补齐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成为江西实现加快发展升级、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关键时期的重要任务。
据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负责人介绍,目前,江西的贫困人口规模仍然较大,低保户占比较高;致贫原因多样,因病因残致贫最为突出;贫困人口广居分散又相对集中;县域经济底子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数据显示,在全省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致贫的分别为20.5%、16.5%和12.3%。未来的扶贫攻坚依旧任重而道远。
产业发展方面,近年来,江西坚持以加快工业化为核心,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工业“三年强攻”计划,促进了全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产业发展中存在产业结构不优、技术含量不高、竞争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层次总体较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上呈现“前端太散、中间较弱、后端不实”态势。
在基础设施上,近年来我省先后迈入“高铁时代”和“地铁时代”。全省电信光纤宽带覆盖目前已突破1000万户,城区基本实现“全光网”覆盖。“十三五”期间,江西还将新增电力装机约1500万千瓦。应当说,经过多年努力,江西基础设施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仍满足不了发展需要,具体表现为综合功能不强、网络化水平不高。
作为劳务输出大省,江西自身面临创新人才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的困扰。一些新兴产业缺乏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在科技研发、重大攻关项目方面,又缺乏优秀的领军技术人才,人才资源匮乏制约了江西产业升级、转型发展。
总体而言,诸多方面仍然存在的发展短板和薄弱环节,有待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补齐。
对策:
补短板的关键在创新
猴年春节刚过,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晶科能源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就跻身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行列,至此,江西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达到6家。面对新形势、新问题,自觉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用好,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成为江西补齐短板、加快发展的不二选择——
2月22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了《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江西省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工程实施办法》《江西省创新驱动“5511”工程实施意见》,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密集出台,将极大激发江西的创新创造活力,为补短板提供动力。
打好脱贫攻坚战,政策思路和具体举措上的创新至关重要。我省创新机制,将精准扶贫攻坚实绩作为市县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贫困县考核、约束、退出机制,此举坚决杜绝了“戴着贫穷帽子、过着炫富日子”的现象。从2013年开始,江西先行先试,对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驻村帮扶,一举使得我省减贫工作进程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加快了我省扶贫攻坚的进度,省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18年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从根本上说还须企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向创新要效益,传统产业不再“傻大黑粗”。“十二五”期间,全省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不断提高。
——向创新要潜力,新兴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近日,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宣布,2016年将新增100台MOCVD设备,助力千亿元LED产业的“南昌光谷”建设。而新增的MOCVD设备达产后,新增产能将为其每年带来40亿元的销售额。眼下,我省将着重实现包括新能源汽车、LED产业在内的七大突破。据了解,“十三五”时期,我省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将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6%。
——向创新要动力,一系列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新举措、新探索齐头并进。鼓励省属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赣八条”、加强协同创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的实施,省委、省政府大力为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开闸”,一批“锁在柜子里的科研成果”逐渐走向市场,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创新市场化的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不可或缺。2月底,总规模276亿元的江西省兴铁产业投资基金正式诞生,这是我省在创新投融资体制、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重大突破。省高速集团近年来大胆改革创新,通过实施“北上广(港)战略”“直接融资战略”等措施,全面打通省外引资渠道,2014年累计融资超过400亿元,2015年累计投入490亿元建高速公路。
处于转型升级中的江西,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人才、呼唤人才、需要人才。为补足江西的人才短板,我省近年来通过特设岗位、股权期权激励等举措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入赣,2008年来共引进博士以上优秀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3800余人,充实了江西的人才队伍。
…………
一系列创新举措应势而动,一系列改革突破卓有成效。面向未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将伸长我省经济发展的短腿,点燃江西经济新引擎。
专家点评:
省委党校副巡视员、研究员黄世贤:着力补齐短板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之一。新常态下新供给“瓶颈”较多,如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公共事业、公共基础设施、住房、教育、医疗、环保等,越是与老百姓关系密切的领域,短板现象也越严重。我省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最迫切的是要补齐脱贫攻坚的短板、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短板、培育发展新产业的短板、软硬基础设施的短板、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短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补短板也是最实际的一项工作,极容易被老百姓感觉和感受到,而且对提升政府公信力、改善政府形象大有裨益。当然,要解决这些短板,不仅投入巨大,而且阻力很多。如何突破,是一个需要系统思考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坚定不移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提前翻番、全面小康”总目标,落实“四三布局”,实施七大发展战略,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