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新闻网3月8日讯 (记者王若刚)3月7日,南昌市第三医院乳腺二科病房里,病床上的郭璐萍戴着帽子,微笑地坐着。她最心爱的长发因为化疗已于3天前剪去,胸口植入的“输液港”正在一点一滴地注入化疗药物。
15个月前,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郭璐萍和中国第21批援外医疗队11名新队友抵达北非国家突尼斯西迪大区,开始进行医疗援助。15个月后,她因过度劳累,被诊断出乳腺癌。重病之下,她却心念他乡。她说:“我想早日返回非洲,那里还有很多生命等着我去救。”
2014年初,郭璐萍主动请缨远赴突尼斯,开始了她的援非之旅。“第一天上班就做了20个B超,还做了7台手术,成功抢救两对高危妇婴。”刚到突尼斯的第二天,郭璐萍就开始了她的工作。
对郭璐萍而言,这样的工作强度早就习以为常。“1个月住院病人就有400多人,平均一天手术五六台,最多时候10多台。”郭璐萍笑着说,她所在的突尼斯西迪大区医院有60名妇产科护士,对应的却只有2名妇产科医生。援非的15个月,郭璐萍曾创造过“连续4天工作在手术台,情况危急时一人连担多台手术”的纪录。“最累的时侯实在站不住,只能休一会儿,起来再做手术。”
高强度的工作,极大地透支了她的身体。去年7月,郭璐萍左胸肿痛,发现轻微肿块。丈夫打电话要求她请假回国检查。可是,郭璐萍却说:“现在病人多,医院离不开我。”就这样,她在突尼斯带病工作了5个月。
今年1月25日,郭璐萍乘机回国,来到南昌市第三医院接受检查,诊断出乳腺癌,属中晚期。拿到检查结果后,她没有悲伤,却暗自庆幸,“还好肿块在左边,不会影响我以后给病人做手术”。
在进行“输液港”安装手术时,主治医生王忆丽提供了两种方案,一种装在右手臂上,医保全报销,但要求病人每周赴医院接受输液;另一种是装在右胸口上,属自费项目,好处则是病人可自行输液,不用跑医院。面对抉择,郭璐萍不顾费用负担,毅然选择后者,因为她的目标是再赴非洲。
王忆丽感叹:“我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病人。别人都担心病能不能好,她却担心什么时候能返回工作岗位,还能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