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洋江镇山田村党总支书记袁文根时,他正带领村民在果园里给柑桔树培土保温。“天气寒冷,得给这些宝贝们穿衣戴帽,怕冻着它们。”袁文根乐哈哈说道。难怪村民有一句口头禅“山田的袁书记要去山里、田里找”。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确如此,在山田村人眼里,袁文根是一个勤劳朴实、踏实肯干的人,常常下到田间地头帮大伙儿办实事解难题。袁文根自1997年担任山田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认真抓好党建工作,勤劳创新带头致富,体恤民情服务群众,村级经济发展较快,村貌民风焕然一新。
争当凝心聚力领头人
“党员就是村里的门脸,村里工作做不做得好要看党员作用发挥好不好。”这是袁文根常说的一句话。前些年,山田村党组织没有活动阵地,党员大会或党员活动只能在一间小学教室里“凑合”。2010年,袁文根多方筹措资金70余万元,带领村组干部义务起早贪黑,历时半年,建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村级活动场所,设立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会议室、便民服务室、农家书屋等。有了活动阵地,党员就有了自己的家,开会、学习都更勤了,党员心也更齐了。
山田村一共有5个村小组,虽然村组少,党员人数也不多,但是要时常召集几十号人一起开会或是学习也不是易事。2012年,山田村根据实际情况建设了山田、石陂、琴山前3个村小组党支部。为推动支部工作顺利开展,袁文根组织支部书记进行业务培训,使支部“三会一课”落实到位,支部党员经常学的都是实用技术、惠农政策以及和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但是袁文根知道,支部要有活力、要得到群众认可,光靠开会、学习是不够的,关键还是要为群众实打实办好事,让群众得实惠。因此,袁文根和石陂党支部一道在2013年引进富强烟花爆竹炮筒厂,解决周边20多名群众的就业,平均每人收入可达到2000—3000元/月,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支部成了带动群众致富的有力推手。
勇为脱贫路上急先锋
袁文根是一个踏实肯干的人,只要哪里有致富的门路,他就会想去闯一闯。山田村有水源优势,他便养鱼;靠山,他种植柑橘、早熟梨,2010年他种植的早熟梨在全市擂台赛获得银奖;村民榨油要远走集市,他便开起榨油厂……袁文根始终是群众在脱贫路上的急先锋。但“个人富不算富,共同富是正路”,作为山田村领头人,他积极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近年来,山田村种植高产油茶200亩,柑橘300亩,绿化造林2000亩;引进种植以银杏为主的药材基地300亩,目前该基地药材品种包括银杏、青蒿、玄参、黄石奎等,面积达500亩。虽然找到出路,但是一开始村里人的收入并没有同步上去,袁文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跑市场后,他发现村里种的柑橘,油茶和药材之所以销路不好是因为品种杂各种作物没形成规模不好打开销路。袁文根意识到,要让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协会,为群众提供一个发展产业的基地,集中提供技术服务、解决销路等问题。在他倡议下,山田村先后成立分宜山源油茶专业合作社和山田中药材协会,他还积极与县农业局和林业局专家联系,请他们给种植户讲课,统一种植品种,提高种植技术,为发展高产油茶产业和中药材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袁文根带领下,山田村人均纯收入连年增长,2014年达到9800余元。现在,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又回到村里重新当农民。
争做服务群众贴心人
为增强群众幸福感,近些年,袁文根带领村组干部共同努力,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大力兴办民生事业,筹资45万元完成渠道硬化3000米;筹资10万元建成石陂20千瓦电排;投资6万元维修山田、琴山前四座山塘水坝,解决400亩农田灌溉难题;筹资25万元对杨溪河石陂桥处公路塌方进行维修加固;筹措资金60万元,全面完成5个村小组的自来水改造工程,保障1200余人安全用水;筹资20余万元进行了山田幼儿园的改造,解决了本村及周边村幼儿入学难的问题;争取上级地质灾害补助资金70万元,对山田村滑坡山体除险加固,保障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跑资金、跑项目时候袁文根都要亲自把关、工程建设时他要到施工现场监工,经常顾不上吃饭,只为帮为群众办的事做好。别人劝他不用这么辛苦,他觉得只要这些项目确确实实解决了群众的困难,多跑几步路、少吃几顿饭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