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糖尿病,浮现在大家脑海里的,不是中老年人就是胖子的形象,然而,前天上午,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遇到了一位糖尿病患者,不仅是个小瘦子,还只有4岁。医院儿一科主任余升强调,如果儿童出现“三多一少症”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4岁女娃突然得了糖尿病
佳佳今年4岁,从半个月前开始,总是喊口渴,上厕所也更频繁了,但是没有在意。不想半个月的时间,佳佳的体重不增反减,从原来的31斤变成了28斤,家长担心孩子的生长发育问题,赶紧带着她到医院就诊。
“我看到佳佳的时候,发现她耷拉着小脑袋,精神并不好。”余升听完家长的描述,怀疑佳佳是尿路感染,结果这一查尿常规,却发现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非常高,达到了三个“+”,于是立即查了随机血糖,达到了19.7mmol/L,远远高出正常值,最后确诊为糖尿病。 目前,佳佳还在住院进行胰岛素治疗,但血糖已经趋于稳定。
余升告诉记者,佳佳并不是他遇到过的最小的糖尿病病人,两年前,他还接诊了一个14月大的患儿。当时孩子因为发烧、呼吸急促被送到医院,医生一开始以为是异物进入气管所引发的症状,但检查了孩子气管后,却并没有发现异物。
随后,验血结果让大家都吓了一跳,孩子的血糖竟然达到了40mmol/L,高出正常数近10倍。更令人担心的是,孩子体内的血液PH值仅为7.0,也远低于正常值,达到了重度酸中毒的标准。最后,经过一天一夜的抢救治疗,孩子才脱离危险。
余升强调,儿童患上糖尿病后,要及时进行治疗,否则极易引发酮症酸中毒,危及生命。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还会发生生长落后、肝脏增大(糖尿病侏儒);晚期还可能出现白内障、视力障碍、视网膜病变,甚至双目失明;还会有糖尿病肾病表现,如蛋白尿、高血压,最后导致肾功能衰竭。
糖尿病患儿中有90%是1型
余升告诉记者,佳佳和14个月大的宝宝得的都是1型糖尿病,由于该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需要终身使用外来胰岛素治疗,所以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儿中有90%是1型;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危及生命;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的症状明显,也就是说,大多患儿是小瘦子。”
儿童和青少年为什么容易出现1型糖尿病?余升解释,这主要是因为未成年人的胰岛素细胞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像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遗传、病毒感染(如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等)、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等都可能会造成孩子得1型糖尿病。
“佳佳便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导致的糖尿病,而14个月的宝宝则是因为病毒感染引发的糖尿病。”余升说,1型糖尿病的预防很难,我们能做的只有增强孩子免疫力,如均衡营养的膳食结构、适量的体育锻炼、充足的睡眠等,同时,尽量减少环境致病因素,预防病毒感染。
同时,1型糖尿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余升提醒,为了减轻糖尿病造成的负担,要在控制孩子病情的基础上,尽量预防各种慢性并发症,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和药物疗法,努力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同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链接:如果家中有1型糖尿病患儿该怎么办
余升强调,首先要坚持胰岛素治疗,不能随意停药。要注意每天记录血糖变化和胰岛素用量,定时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以将血糖长期地、24小时地维持在理想的水平,同时避免严重低血糖的发生。
在饮食上,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身体状况、食欲、运动量,控制总热量的摄入。碳水化合物应占50-55%,脂肪30%,蛋白质15-20%(儿童蛋白质需求高,青少年蛋白质可适量减少)。脂肪应以不饱和脂肪酸油脂为主。饮料应是不含糖的果汁、汽水,最好是白开水。
最后,要多运动。运动可使热量平衡并控制体重,促进心血管的功能,使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而加速葡萄糖的利用,从而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运动的项目可根据兴趣和条件选择,如游泳、跳舞、球类、竞走、跑步或散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