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四位贵人
在宋军的创业历程中,曾有四位社会知名人士起着举足轻重、点石成金的关键作用。在茫茫人海中,他们与宋军相交、相知、相惜。循着他们相交的轨迹去探寻一番,不难发现促成他们彼此相交的交汇点,几乎都是在这片荒无人烟的大漠深处。
宋军当年何以走上了治沙这条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于此便清晰可辨了。
“拜把”兄弟史玉柱
宋军与大漠结缘,最早可追溯到大名鼎鼎的史玉柱。
宋军与史玉柱是中学同学,当年,他接到史玉柱发出的创业召唤,放弃了哈尔滨安稳舒适的日子,义无反顾地南下投身于巨人集团,直至1995年,巨人集团遭遇危机,宋军选择了离去。怀揣40万元,宋军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主营保健品生意,生意一度十分红火,让宋军赚钱不少。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随着财富的不断积聚,却越发惶恐起来,他觉得保健品这盘生意是炒作概念,赚得有点理亏,属“不义之财”,他希望能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
在史玉柱陷入最困难最低谷的时候,宋军陪同老同学造访阿拉善大沙漠,凭着敏锐的商业触觉,他发现几乎一秃如洗的沙漠同样蕴藏着无限的商机,既可以给当地农民带来致富的机会,投资企业也能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同时还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自那时起,他几乎踏遍了整个腾格里沙漠,并在沙漠扎下了根。
宋军深知,一个人的力量可能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沙子,但积沙能成塔,一粒粒沙子积聚的能量却是不容忽视的,他决意要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到治沙伟业中来。
还记得当年,我们每位造访月亮湖的人员都自愿缴纳了一百元,用于购置一颗树苗,种植于“爱心林”中。这虽是杯水车薪,却不能否认其蕴含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积极意义。
其实他心里也明白,那些企业家朋友才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有了他们参与,其爆发的能量更是难以估量的。于是,他采取了先邀请企业家们到阿拉善游玩、从寻常游客转变为生态环境的了解者、参与者的策略,让他们在帮助阿拉善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境界。先是史玉柱,然后是柳传志、王石、冯仑、张朝阳……进而击鼓传花般扩大到官员、学者的队伍。宋军不计成本地把这些人请到月亮湖,让他们见证这里的美和伟大。后来,他率先组织成立了全球第一个公益性生态环保非政府组织“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史玉柱同样出手相助。
宋军在阿拉善腾挪跳跃的发展历程中,始终闪动着史玉柱的身影。
雪中送炭吴敬琏
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巨大鸿沟,有时隐藏的风险更可能致人于灭顶之灾。
宋军在沙漠中的投资一波三折:他从1998年起进军宁夏,最先购买了6000亩沙漠,改造成农场,试图打造高附加值的生态农业产业链。他先后尝试过麻黄草种植、葡萄苗培植,但两个项目相继失败,此时都是靠老本行保健品业务支撑着沙漠项目的资金需求。
后来,经过一番反复权衡,在沙漠项目和老本行之间,宋军最终选择抛弃后者。他变卖了北京的保健品业务,几乎压上了整个家当,投资1亿元,在阿拉善沙漠中发展苁蓉生态种植业,致力于用产业化的方式介入生态修复和扶贫,用商业的方法做可持续的生态发展,以图从根本上治沙,保护心目中的这片净土。宋军还说服国家发改委、地方政府、银行共同分担项目款,谁知阿拉善的地方政府和银行的配套资金没有跟上,让宋军措手不及,项目被迫中断。“我当时就傻了,有合同有承诺,但就是没有钱。所有的资金都投进去了,结果就是倾家荡产。”宋军在向媒体回忆起这段痛苦经历时,仍然心有余悸。
此时宋军的情绪极度低落,彷徨无助。在一次企业家活动中,他遇见经济学家吴敬琏,并将自己的苦恼和盘托出。吴老劝他:“小宋,你做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你相信我,只要坚持下去,未来一切社会力量都会支持你。”
吴老的殷切寄语如同一声春雷,给这个在沙漠深处迷路的“探险者”看到了一丝生机,如同昏天暗地里上天投下的一束亮光,温暖着这个外表坚韧内心柔软的中年汉子。
宋军顿时信心大增,他决定壮士断腕,孤注一掷,变卖了北京和上海的房产,带着钱又回到了阿拉善,再次起步。
锦上添花刘晓光
2003年国庆节,在中国企业家论坛的组织下,首创置业董事长刘晓光来到宋军初创的月亮湖度假村,仰天长叹于在沙尘暴的源头,竟然有这样一片芦苇飘荡、野鸭成群的旷世绝美风景,并当即表态,要把企业家联合起来,帮助宋军一起治沙。
不久,刘晓光跟随北京市代表团访问意大利,游说市领导向意大利政府提出资助北京治沙工作的请求。经一番斡旋,意大利政府最终同意在原有的赞助基础上追加1000万欧元,但又追加了中国地方政府要同时配套1亿元的附加条款。刘晓光第一时间向宋军报喜,并设定“组织100名企业家参与项目,每人出100万。”的构想。甫一回国,刘晓光便与宋军一起到处打电话,拉人“入伙,做伟大的事业”,经他们苦口婆心宣传引导,王石、冯仑、陈东升……这些企业巨擘们先后加盟其中,一个前所未有的企业家NGO团体雏形初现。
200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近百名中国企业家在月亮湖成立了中国也是全球首家环保公益组织——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他们承诺每人每年捐款10万元,投入生态环保事业。宋军为中国企业家群体打造灵魂栖居地的梦想在慢慢成型。
一切都是顺势借力,水到渠成。以宋军说法,这叫做众缘和合。
灵魂导师南怀瑾
因缘际会,宋军与南怀瑾结缘。
其实,在与宋军正式会面前,南怀瑾对宋军及其所做的事业早有所闻。2005年,宋军追随灵魂导师南怀瑾9个月,南怀瑾对宋军传授诸多真学,告诫他要善于把握“缘分”,“缘分就是时间和空间,时间未到,累死累活,时间一到,顺势而为。”
在宋军当初的设想中,月亮湖项目搭建的是一个企业家精神修复平台,为他们提供一个灵魂休憩和社会责任意识觉醒的场所,以利于他们发现真正的自我。
宋军同样对那些来到月亮湖的企业家和官员前后判若两人的现象感到困惑。在他的刻板印象中,中国的第一代企业家大多唯我独尊,自视甚高,但他惊奇发现,在进入大漠后,这些企业家大多生起敬畏之心,变得谦卑而真实。“老师,我有个奇怪的感觉,无论高阶官职的官员、富可敌国的企业家,还是学识广博的学者,到我的沙漠后固有的身份和标签都消失了,这是为何?”宋军曾就此问题求教过南怀瑾。
智慧过人的南怀瑾向他解惑道,“在佛法里,这是‘空的力量’。在沙漠里,沙漠是无求的,企业家是无求的。因此,大自然也会给予企业家,使之达到澄澈空明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