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热血,出门闯荡却尝尽艰辛
1980年,晏牛根出生在上高蒙山一个偏僻的小村庄。2001年,刚从宜春师专毕业,学校就为他分配了一份教师的工作,对于出身农家的晏牛根来说,一份稳定的工作不仅是生活的保障,更是父母对他的期望。但从小就不愿意被条条框框约束的晏牛根却毅然放弃了这个工作机会,年轻气盛的他违背家人的意愿,没有选择即将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而是和大学同学一起前往上海,试图凭借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番天地。
怀揣奋斗梦的晏牛根相信在上海这片繁华的土地,一定会有光明的事业在等着自己。然而梦想似乎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刚到上海的晏牛根发现现实生活远没有憧憬中的那么美好,他向各个公司投去简历,但没有一家公司回复,全部石沉大海。失落的晏牛根只能在一家小公司做着很不稳定的销售工作,每月1000元的工资完全不够维持生计,为了节省开支,整整一年,他和朋友合租在一个只有1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里,一年的生活让晏牛根懂得在大城市闯荡的艰辛,2002年底,晏牛根决定离开上海,来到南昌,虽然换了城市,但创业的心却没有动摇。
回到南昌的晏牛根凭借着在上海闯荡的经验,和几个伙伴一起做起了图书销售,由于创业资金有限,他们只能在宾馆、写字楼门口摆摊销售,风餐露宿、早出晚归,图书销售收入很不稳定,有时候一天卖不出去一套图书。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流动摆摊属于无证经营,他们每天都要担心工商管理部门的巡查,提心吊胆的生活让晏牛根感到迷茫、沮丧,他开始为当初的鲁莽和幼稚感到后悔,怀疑自己是否还应该坚持当初创业的梦想。
重新起航,踌躇满志却再受打击
两年漂泊不定的生活,让晏牛根感到有些疲倦,他决定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安顿自己的生活。2003年,安防行业在我省逐渐兴起,晏牛根在大学的专业是数学与计算机应用,他根据自己的专业性质,应聘成为了南昌一家IT公司的安防工程师,由于晏牛根为人厚道、勤奋好学,他的技术和业务能力飞速提高,并被公司以销售代表的身份派驻到新余,晏牛根在就读宜春师专期间就有过在新余担任家教的经历,让他对新余有初步的了解,而这次工作的安排让他彻底与新余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
2005年,晏牛根在安防行业摸爬滚打了将近两年,基本掌握一定的安防技术,同时对行业有深刻的认识,他发现安防行业存在巨大潜力,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也让他安定的心再次“躁动”,重新创业的念想逐渐萌芽。说干就干,晏牛根拿出几年闯荡积攒下来的2万余元积蓄,和朋友共同创立了一家负责安防业务的小公司。
然而事业起步并不简单,由于当时我市安防行业市场极小,公司客源匮乏,开展业务极其困难。为此,晏牛根只能没日没夜地跑业务,在大街上的店面挨个询问,即便不停奔忙,公司开业三四个月却没接到一个订单。“别人总说摸着石头过河,但那个时候真是连石头都摸不到。”回忆起那段时光,晏牛根感慨道。
经过不懈努力,晏牛根慢慢熬过事业的瓶颈期,2007年,晏牛根的事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政府大力建设城市监控和报警系统,为安防行业注入一针强心剂,随后二三个月内,公司连续接了十多个订单,公司员工也发展到五六人。但好景不长,由于晏牛根和合伙人都不懂公司管理,导致公司制度混乱,业务不稳定,入不敷出,并欠下10多万元的外债,公司业务停滞面临倒闭,合伙人此时也决定退出公司寻求新的发展。
信念不倒,付诸心血闯出一片天
合伙人的退出,公司的衰落,让晏牛根再次陷入迷茫,他想过退缩,但这一次,他内心深处那股不服输、不畏惧的精神一直鞭策着自己。他始终坚信安防这个当时还未在我市兴起的行业能够在未来蓬勃发展,而事实也证明,晏牛根的推断颇具预见性。
果不其然,转机发生自2008年,随着高新开发区和下村的一批企业兴建工厂,安防设备成为炙手可热的产品,晏牛根借助此次契机,本着诚信经营、务实创新的理念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务,公司逐步得到客户认可,在行业内已经赢得了一定的口碑,人脉也越来越广,客源不断扩大。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朋友的帮助,2010年,晏牛根终于还清了所有外债,公司运转也步入正轨。现如今,晏牛根的公司早已从狭窄的民房搬迁到舒适宽敞的写字楼,公司员工也发展到二十余人。目前,晏牛根的客户已经遍布新余及其周边城市,公司更是从当初只负责监控系统,拓展为一家以建筑智能化、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多媒体会议系统、音响灯光系统、网络综合布线及相关技术领域集约化应用平台建设等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从刚毕业时懵懂的愣头青,到现在意气风发的公司总经理,晏牛根一路走来历尽艰辛,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异地创业者,他要比其他创业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也让晏牛根更加珍惜今日的成就,居安思危是常挂在他嘴边的一个词,为了不重蹈覆辙,晏牛根不仅专业知识不断精进,近几年,他还开始专攻企业管理,保证公司的良性发展。
“每个人都有梦想,但要美梦成真,就必须为之坚持,为之奋斗。”晏牛根时常会想着当初没有出门闯荡,而是选择做个老师,安稳生活的场景,虽然不会有现在富裕的生活条件,但一定会是另一种享受。他说自己不后悔当初的选择,他更庆幸自己能够为这样的选择不断努力,不断奋斗。(文/图 记者 刘 敏 实习生 吴莉莉 何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