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0日报道,河北燕郊,“睡城”和“拥堵”成为往返于燕郊和北京的数十万通勤族常挂在口头的话题。70多万常住人口中,超过30万人因为工作,每日往返燕郊与北京之间。公交、火车、自驾,三种跨城方式集结在早晚出行高峰,拥堵成为必然。
如何避堵,也成为燕郊乃至“北三县”居住群体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条“燕郊人‘走水路’避堵进京”的消息,近日迅速在网络上蹿红,引发跨省通勤一族的强烈关注。
五十多米宽的潮白河河面上,一条小指粗的钢索横跨两岸。钢索上搭着两条铁链,铁链一端连着能自由滑动的锁扣,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同侧的船头和船尾。河面上,将近8米长的摆渡船在摆渡人李连手中,沉稳而有力地游弋穿梭在两岸之间。
发帖车主王斌说,“虽然从燕郊开车过白庙检查站后可以走通燕高速、京通快速公路进京,但在早高峰期间堵车严重,光在检查站那里,少说得半小时,多的时候得耗上一个多小时。”
载车摆渡船一分半钟靠岸。李连的摆渡船即将靠岸时,他停下手中拉钢索,让船依靠惯性自然碰到岸边。船身稳当后,他先把船头两端的铁链绕在岸边的木桩上,再把岸边的四块长木板搭上船头,随后,李连站在船上,一边向船尾的方向后退一边指挥着吴倩开车上船。
待车尾全部收到船上,李连便挪开木板收起铁链,开始拖拽钢索。摆渡船行进全靠牵引,其间,戴着防滑橡胶手套的李连,需要两手把着钢索,身体微微后仰,同时向后拖拽钢索,约一分半钟,摆渡船停靠到对岸。
5年来驾车渡河的越来越多。李连从清晨6点“开工”到“黑天了”收工,他和外甥每人半天,日复一日值守在渡口。由于全靠双手牵引,李连消耗最多的是手套。“防滑橡胶的,戴不了三天就会开裂脱手,要重新换。”其次是渡船本身,再结实的厚木板,车来车往轧上七八年就得换一艘。
摆渡船单人收1块钱,骑自行车、电动车的收两块钱,开汽车渡河的收10块钱。算下来,李连和外甥每人一个月能挣到两三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