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宜家上海徐汇店贴出的一份的“逐客令”刷爆了朋友圈。这份告示称,因中老年相亲群体在宜家餐厅出现种种“不文明”行为,从10月5日起,餐厅将采取“先购餐,后入座”的方式。
长期以来,自泡茶水、外带餐食、再加上人手一杯免费咖啡,几十个中老年人围坐一起有说有笑,交友相亲……这一幕,每周二、四定期会在宜家上海徐汇商场“上演”。
宜家在告示中称,因“相亲群体”长期占有座位、大声喧闹、甚至出现吵架及斗殴等行为,严重影响了正常运营。
“先购餐,后入座”似乎不能真的“挡住”中老年相亲群体,从媒体报道来看,餐厅依然坐着很多中老年人,他们三五成群,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个花10元钱购买的面包。他们并不品尝,而是“坚持“吃自己带的东西。有老年人表示,面包是摆给工作人员看的,以期在餐厅能多逗留会。
很多网友对此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支持者表示,毕竟是公共场合,商家有权也有必要来维持秩序;反对者则说,如果老年人有更好的地方,谁愿意在那人挤人,坐一整天呢?而事件中的主角,这些大爷大妈们也是各种委屈:
我们在批评一些老年人反省自身行为之外,是不是应该思考,为什么这么多中老年人如此留恋宜家?与不分年龄代际的“宜家躺”相比,中老年相亲一族的宜家“霸业”又折射出了什么?
因老年“相亲团”频频占领宜家餐厅,万般无奈之下宜家出台规定,挤压“相亲团”的时间和空间,效果却并不明显。有老年朋友面对媒体的镜头表示“不来这里我们去哪儿”,言语中满是无奈。
实话实说,宜家出台限令要求“先购餐,后入座”本身并无过错。作为家居卖场,宜家餐厅只是附属的配套服务,目的是让选购家居产品的消费者更长时间地停留并选购商品。假若只享受餐饮服务不选购商品,甚至不点餐而长时间占据座位,宜家就会面临营收压力。退一万步讲,宜家作为企业,有权在自己的经营场所做出维护大多数消费者权益的决定。
上海,年轻人的天堂。然而,人们常常忘记,这里更是一座高度老龄化的城市。人们谴责老年相亲团的“不文明”行为时,却忽视了老年人潜在的需求。年轻人谈恋爱往往选择环境雅致的场所,老年人相亲同样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情调。然而,年轻人经常出入的场所却让老年人摸摸口袋后感觉吃不消。与此同时,公园等室外场所要么人多拥挤,要么被广场舞占据,要么寒冷或炎热。只有宜家显得性价比较高,环境清雅、场地宽敞、价格便宜。
事实上,近年来上海在社区建设了不少老年活动中心,然而现实中,这样的老龄专属场所依然严重不足。据上海市民政局发布的信息,截至2015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35.95万人,而全市共有老年活动室6396家,相当于681位60岁以上老人有一个活动室,这显然是杯水车薪。更关键的是,老年活动室对于以相亲为目的的老龄人口而言,显然社交圈过小。
公共服务要跟上
在全国范围内,情况与上海大抵相似。截止2015年底,全国共有60岁以上老人2.2亿,而全国的各类老年活动室只有37.1万个,平均约600位老人才有一个活动室,显然难以满足需求。
当前,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公共服务设施的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中国的养老事业。无论是广场舞屡屡引发矛盾,还是这一次宜家不得已而为之出台限制措施,都说明了老年人总体活动空间是逼仄的,老龄化公共服务还没有跟上,存在缺失。
来源:央视新闻
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