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对自己说类似“我太忙了。”这样的话?
“我太忙了,没空见某人......”
“我太忙了,没空注意自己的健康......”
“我太忙了,没空学习一门语言......”
我们甚至认为“太忙”是值得庆贺的事。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充满着各种让我们分心的事,我们的社会已经建立起一种“保持忙碌”的文化,为了保险起见,最好保持忙碌。但是活动和成效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高效的完成了很多毫无价值的事。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买了一部车,突然你就开始觉得路上所有的车都跟你的差不多?又或者,你养了一只小狗,你便开始关注人行道上所有的狗。事实上,这并不意味着你的汽车制造商突然决定在你的城市发布更多的车型,狗的数量也并没有达到高峰。这一切都是因为,你的网状激活系统(RAS)在工作。
具体的科学的细节这里我们并不多谈,你可以理解为:RAS是你大脑里面的自动机制,告诉你要注意什么,不注意什么。你可以把它看成是大脑的过滤器。它的名字听起来平淡无奇,但却是我们大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决定了我们如何思考-——有意识或潜意识。
关于RAS最好的例子就是,1954年Roger Bannister打破了四分钟一英里的记录(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但在他打破世界纪录的一年后,有越来越多的人也打破了记录,其中还包括高中生。我们之所以要培养RAS的原因在于有两种方法来控制我们的大脑:
1、有意识:通过有意识的制定目标,肯定和可视化我们的目标。
2、潜意识:通过告诉自己“我们没有时间”,我们的大脑就会找到充分的理由来证明为什么我们没有时间。
因为我们的大脑最终会相信我们找到的任何理由,告诉自己我们“太忙”只是一种自我满足的假象。
我经常发现自己忙于完成一周的待办事项清单。只有当我退后一步,进行反思的时候我才认识到,列表上只有三件事会实际影响我的最终目标。所以,让我们来谈谈忙与高效率之间的关键区别:
忙碌的人有很多重点,高效的人有几大重点;
忙碌的人专注于行动,高效的人专注于行动之前任务的明确性;
忙碌的人多个任务,高效的人专注于一次关注一项任务;
忙碌的人频繁的回复电子邮件,高效的人会拿出一天的部分时间集中处理邮件;
忙碌的人总在说他们如何“太忙”,高效的人在重要的事上花时间;
你说对很多繁琐的事说“好”?
事实是,我们都有时间做任何我们想做的事——陪伴家人,学习语言,去健身房,做健康餐等等,我们只是不能做所有我们想做的事。
关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可以来看看有名的“二八定律”是怎么解释的:生活中,我们做的所有事,只有大约20%的投入(如活动,任务,资金,时间)转换成80%的结果。
那么,我们如何付诸行动呢?
对我来说屡试不爽的解决方案是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你的那件事是什么?
在畅销书《一件事》中,Gary Keller 把它描述为这样一件事,通过做这件事,其他的事情都会变得更容易或不必要。你可以把这个概念用于商务生活,个人生活,身体健康,财务等.这项工作听起来简单,但这也是我问过自己最困难的问题之一。从本质上讲,你强迫自己对好机会说“不”,这样就可以为那些能够改变生活的机会让路。有时,这些界限是模糊的,但是提出正确的问题,可以使你不再“太忙”,而是开始高效。
最后,问问你自己:你是不是对太多的事情说“Yes”了?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么,你真的非常需要重新安排你的目标和活动。对于一天的其余时间(或者一周的其余时间),当有任何事情向你靠近时,问问自己,这是不是我的“一件事”?如果答案是“否”,那么请继续前进。
记住,对平庸的事说“No”将为你打开更多说“Yes”的非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