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网银被盗起诉银行 因性质有别于伪卡盗刷案 有人撤诉有人获赔
近年银行卡盗刷事件频发,从制作伪卡在ATM机盗刷,蔓延到植入木马从网银或第三方支付方式盗刷,受害者眼睁睁地看着钱被转走,却维权艰难。
由于银行在规则制定、缔约谈判、信息控制和利益分配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广东高院在去年下发文件,增加了银行对消费者经济损失的承担比例,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出了更为严格的举证责任,比如“伪卡盗刷”银行或要赔付8成以上。但如果犯罪分子是通过盗窃当事人的网银进行盗刷,银行是否需要担责?
去年,广东高院下发文件,增加了银行对消费者经济损失的承担比例,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出了更为严格的举证责任,比如“伪卡盗刷”银行或要赔付8成以上。但这一规定对网银盗刷一类的案件是否有效?对此,记者近日从法院了解到一些相关案例。
典型伪卡盗刷 银行要担主责
对于伪卡盗刷,银行需要承担较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