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中国足协官网刊发了《关于印发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的通知》,标志着中国足球首次有了一部时间段明确的长远发展规划。《规划》推出引发热议,新华社在报道中指出:中国足球未来35年里,将一改过去政策没有连贯性和系统性的“折返跑”问题,迎来持续健康发展的历史机遇和政策保障。
落实足改 设定目标
通知指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和《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促进中国足球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足球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中国足球协会)、体育总局、教育部共同编制了《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规划明确设置了三阶段目标——近期至2020年,中期至2030年,远期展望至2050年,远期目标是“全力实现足球一流强国”。
这份规划脉络清晰,开篇首先总结了中国足球近年来的发展基础:我国足球运动逐步发展,球迷人数过亿;校园足球联赛每年比赛超过10万场;职业俱乐部达到52个,中超、中甲、中乙为主体的职业联赛框架初步建立。规划还指出:尽管中国足球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但足球项目仍存在发展理念滞后、体制机制落后、法治水平偏低、足球基础薄弱等问题。
引发热议 增强信心
在发展的总体思路中,规划提出,要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足球发展路子,努力实现“足球崛起梦、体育强国梦、民族复兴梦”。
在战略定位上,要把振兴和发展足球看作“全民健身的重要事业”、“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体育强国的重要基石”、“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具体的阶段发展目标上,规划指出:近期目标是努力实现保基本、强基层、打基础;中期目标是中国足球动力更足、活力更强、影响力更大,跻身世界强队;远期实现足球一流强国的目标。
此外,《规划》还详细列出了“主要任务”、具体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并明确由共同编制规划的四部门等,负责规划的监督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建设任务顺利推进、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规划》推出引发了外界热议。有媒体认为,相比之前发布的《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规划》的内容更为细致;有业内人士称,《规划》推出表明了国家对足球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将给投资人巨大的信心。
数据背景
1.5万
近十年,中超场均观赛规模为1.5万人次。
52家
目前职业足球俱乐部达到52个,已初步建立起中超、中甲、中乙为主体的职业联赛框架。
10万
目前校园足球联赛体系逐渐形成,每年比赛超过10万场。
2万
目前社会足球初具氛围,每年举办2万余场业余足球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