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佩文 通讯员 傅秋香 摄
鹰潭专家展示刚挖出的蚁巢内的“王宫”。
1月7日,位于分宜水北村的新余景笙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丹桂基地来了几个神秘客人,有的探测,有的挖洞。原来,这是鹰潭和新余的白蚁专家们在这里“会诊”蚁害。
台商江文龙近些年有个烦恼:他的丹桂基地遭遇白蚁啃啮的疯狂侵害!看到树上一道道白蚁构筑的黄泥巴路,他的心仿佛也被阵阵啮咬!
去年12月17日,市委书记调研台资企业时,得知景笙公司丹桂苗木遭遇蚁害且防治效果不理想时,立即叮嘱相关负责人要找专家好好研究,帮助企业解决这一难题,真正帮助台资企业在余落地生根、健康持续发展。
成立于2001年10月的新余景笙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是台商江文龙创办的一家专业珍稀林木(丹桂)保育栽种为主的企业,公司建有国内最大的个体丹桂繁育种植基地,总面积达23000亩。其中以公司加农户栽种的有15000亩,公司自己连片栽种的有8500亩,种植面积每年扩展中。近些年遭遇“无牙老虎”白蚁的侵害,如果不加强防治,这个全国最大的丹桂基地将遭遇灭顶之灾。
事不宜迟!对景笙公司的蚁害,市房管局高度重视,并把蚁害防治作为本单位开展“五大”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的举措之一。在市委书记刘捷调研的当天下午,该局立即责成局分管领导率领市白蚁防治管理所技术人员一行4人,深入现场勘查,勘查发现基地蚁害危害程度高达80%以上。为有效降低蚁害程度,1月7日,市房管局邀请鹰潭市白蚁防治管理所所长杨思亮一行前来“会诊”,共商治蚁对策。
杨思亮从事白蚁防治工作20余年,在白蚁灭治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到见解,在全省白蚁行业具有一定的威望。在丹桂基地,他一边工作,一边普及治蚁知识。他说,新余市的白蚁分飞期一般在每年的4至6月份,一到冬季进入冬眠期,白蚁全部归巢,要想把蚁害程度降到最低,最好在这个时期采取生物灭治和化学处理相结合的办法。接着,杨思亮演示了生物灭治白蚁技术之一——挖巢。即通过仪器探测巢位,取出蚁巢,达到该巢白蚁自行灭亡的目的。
“会诊”期间,专家们共挖蚁巢6个,活捉蚁王6个、蚁后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