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碧水,清新新余。记者 周亮摄
时序隆冬,尽管淫雨霏霏,间或白雾茫茫,但这并不影响去年新余大气环境的优良品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3天,优良率达94%,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浓度同比分别下降25%、24.1%。
剑指长空,所向披靡。打开2015年的天空,我们更多看到和收获的是风和日丽、蓝天白云。
在雾霾肆虐的中国天空下,当新余列入“中国绿色城镇化指标排名”、“中国城市‘氧吧’50强”时,百万新余人心里脸上洋溢的是一丝关于宜居城市的光荣与梦想。
诚然,九成蓝天的背后,是新余花大力气防治大气污染的创新与果敢、辛勤与汗水。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去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紧紧围绕PM10、PM2.5指标下降目标,齐抓共管,综合施策,全面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整体水平,有力促进全市空气质量显著提升。
2015年,我市出台《新余市2015年度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同时出台数个相关整治工作方案,为我市大气污染防治指明方向、指点迷津。
剑指“元凶”,手不留情。
——治工业废气。全力推进国家大气污染限期治理和重点减排项目建设,重点企业投资2.5亿元,完成限期治理项目16个。新钢公司4号烧结机和球团脱硫改造、分电公司8号机组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和9号机组脱硝改造、新电公司1号和2号机组脱硝除尘改造、分宜海螺水泥公司除尘和脱硝改造等钢铁、电力、水泥重点行业大气治理项目全部建成投运。
——治城区扬尘。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扬尘污染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道路运输、建筑施工、工矿堆场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区域和环节进行集中整治,强化仰天大道、天工大道等重点干道洒水降尘保洁措施,加大道路密闭运输执法和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积极推进绿色施工、文明施工。
——治机动车尾气。采取“控”“减”措施加强机动车尾气防控。在城区三条主要道路实行黄标车限行措施,出台淘汰黄标车及老旧机动车财政补助方案,强力推进淘汰黄标车工作。在全省首家补助1800万元注销淘汰黄标车及老旧汽车7398辆的基础上,2015年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运营黄标车1353辆,提前1个月完成省里下达任务。
——治餐饮油烟。拨出152万元专款补助,率先在全省对餐饮企业推广高效油烟净化装置,完成城区营业面积400平方米以上、3个以上基准炉头的69个餐饮门店的油烟治理。
——治燃煤锅炉排放。在2014年补助资金513万元率全省之先完成城区76家94台4蒸吨以下燃烧锅炉整治的基础上,2015年将城区10蒸吨以下4蒸吨以上燃煤锅炉整治作为全市30件民生实事之一,全面完成11家13台整治工作,提前2年实现“江西省城区范围内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的目标。
——治油气污染。去年对23家民营加油站进行油气回收治理,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完成343辆城市出租车“油改气”工作,20台天然气公交车今年已投入使用。
精准防治,逆势反转。
2015年,我市扭转了2014年全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不降反升、列全省倒数第一的窘境,书写了重化工业城市防治大气污染的“新余传奇”。
大气污染防治同样离不开环境监测监管。
环境监测日夜不息。虽然我市是环保部公布的第三批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城市,但我市早在2014年1月开始比规定时间提前一年即实施新标准并启用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来评价环境空气质量,并于2014年3月建成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管理平台,实时发布空气监测数据和环境空气质量日报。
环境执法昼夜鏊战。以史上最严新环保法为利器,组织开展环保四项专项大检查,完善公安、检察、法院、环保联手办案机制,查处环境问题企业388家,限期治理124家,责令停产254家;移送公安行政拘留案件2起,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1起,查封企业7家,约谈企业4家。
大气污染防治让新余人民呼吸新鲜空气,也让新余环境工作美名远播。在全国大气污染防治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主编的总第96期、100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简报》上,我们欣喜地看到《江西省新余市率先在全省启动燃煤锅炉整治工作》《江西省新余市严控三大扬尘污染源》,可以说,“新余做法”“新余经验”已成为全国版本。
脚踏绿油油的地,头顶蓝莹莹的天,新余人奔向全面小康的步伐更稳健、更豪迈、更自信、更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