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公益平台突飞猛进,正在改变整个公益生态的情况下,也暴露出了它的弱点。民调数据显示的对平台的不信任和审核信息的真实性存在困难,成为了摆在互联网公益面前的两道坎。
而却有平台凭借自身的运营顺利迈过了互联网公益的这两道坎。这个平台——映客直播到底用了什么招,使其公益事业透明健康地进行?
映客直播多途径提升民众对互联网公益信任度
互联网技术迭代太快,在此基础之上,“互联网+”像一阵风,一下子就吹到了各行各业。不管主动还是被动,公益也产生了与互联网的密切联系。
然而,尽管传统公益存在多种弊端,但需要完全改变民众的公益习惯,或让从来不做公益的人去信任公益平台从而养成做公益的习惯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日前,《广州日报》做了一个调查,问及“比起公开募捐,你如何看待基于微信等社交软件渠道的新式募捐”时,有44.44%的受调查者认为“社交软件募捐感觉不太靠谱,担心捐赠款流向”,而认为“社交软件上的受捐助者更有亲近度,愿意多捐一些”和“社交软件募捐和传统公开募捐分别不大”的则分别为36.11%和19.44%。
由此可见,在互联网公益不长的“进化”时间里,民众的接受度还比较低,渗透率也有待提升。而如果互联网公益平台能够把流程变得更加透明化,让人觉得“靠谱”,无疑将会提高民众的信任度。
在公益透明化的努力上,如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Music Radio音乐之声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共同主办,映客共同发起的“2016MusicRadio我要上学映客直播1200助学行动”,映客直播通过晒账单、晒映票、与第三方进行合作、邀请明星参与方式,让公益流程变得更加透明,多次的爱心路演,通过线下表演和线上直播的连接,不仅让现场的观众和APP的用户全程见证,而且真正让观众和用户同时关注到甚至贡献到公益活动中来。
映客直播凭借其高透明度和高可信度的公益项目,给予其平台超1.3亿总用户,1500万日活用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提高民众对互联网公益平台的信任度将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
映客直播公益模式破信息真实性确认困难
事实上,有些“开放式”的公益平台的确给了民众不信任的理由。对于一些把平台募捐权利开放给所有民众,却不具备审核信息真实性的人力和能力的平台来说,当海量的用户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筹资的时候,庞大的信息量和真真假假的资料都成为了审核的难点。这无疑会让平台产生一些虚假信息,从而削弱民众对平台的信任感。
而映客直播的公益模式被期待带来新的可能。
首先,映客直播的公益项目都是映客直播平台本身或平台联合具有口碑的第三方企业或机构发起的,并有众多的明显参与,无疑给映客直播做了很好的“代言”。多方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让公益成为一种有约束的,而不是随心所欲的行为。映客直播的公益行为在多方监督之下始终清晰透明。
其次,作为一个拥有超过1.3亿用户的直播平台,一个不依靠公益行为盈利的平台,公益行为是映客直播践行社会责任和打造平台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举动,而不是相反。
再次,映客直播具有良好的自律性和内容监管能力。对于平台内用户通过直播行为发起的个人公益行为,映客直播的内容管理团队和新出台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均能对其实行有效约束。
长期、多次的公益项目实践证明,互联网公益的这两道坎,映客直播已经迈过,正在高效、透明、健康地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而随着映客直播公益实践的越来越深入,其对互联网公益的影响足可扛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