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爱情,没有香车豪房,没有钻戒誓言,而是你来了后,就再也不会走,一牵手,一辈子。拥有了一场“因为爱情”的婚姻。
在速食爱情的今天,什么才是浪漫的事儿?
网络上热传一张照片,“90”后的他骑着自行车带着85岁的她在清华校园的林荫道上怡然前行,那一刻,温暖了学子,惊艳了时光。
老人不是别人,他们,一位是国际焊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南昌大学名誉校长,潘际銮;一位是北大才女,北大教授李世豫。同学们说两位老师有神仙眷侣的气质,便拍下来放到了网上。
老院士载着老伴在校园骑行的画面,旁人看来格外浪漫,但对他们来说,却是最普通的生活常态。八年前,同样的画面也曾被抓拍到。
两张照片,一对璧人。乌黑的鬓角也逐渐浸染了时光的印记,幸好,站在旁边的那个人始终是你。
想来最美妙的的事莫过于在学生时代认识那个TA。
年轻时,就骑车,你前座,我后座;毕业了,还牵着,风月大,一块走;等老了,还轧马路,你左手,我右手。
时光回到65年前,1951年,学生时代两人在北京相识。从西南联大毕业后,潘际銮就投身到新中国的焊接科学事业。
但就是这样一对珠联璧合的恋人,也曾不被人看好。
学焊接的能做什么?身边开始有人笑话李世豫:“你男朋友是焊洋铁壶还是修自行车的?”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追随他。
不仅如此,搞科研很苦,根本就不回家。她当时是北大教授,可是家务她全部顶起来,也没抱怨。
她就这样一边教着书,一边照顾着潘老的父亲和三个孩子。头两个孩子出生时都赶上潘老有大项目,他忙到把妻子生孩子的事儿都忘了。可即使这样,她也没埋怨过。
等待的日子是漫长的,足以把一个人最深的爱恋消磨在柴米油盐里,但她说:“他既然是一个红旗,我就不能拖他后腿,他只能往前走,不能后退。”
正是有了老伴的全力支持,潘际銮在事业上心无旁骛,专情于研究的世界里。如今高铁钢轨的焊接技术,也是由他开创并推广到全国的。
她说:“我们从来没坐过这么快的火车。当时我一想这都是我老伴的功劳,心里就高兴死了。”
他们从相识到相恋,从相知到相守,一起走过了60年的春夏与秋冬!
没有山珍海味,没有珍馐美馔,简朴的生活却最清欢!
这位90岁的老派院士至今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住的还是十多年前的老子,家里的书房是用阳台改造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科研成果的经济价值早已高达千亿。
高薪聘请他的公司,也都被他拒绝了。现在依然坚持每天在实验室里工作近10个小时。
关于钱,潘老坦言,好多科研成果是国家项目,为国家创造价值是应当的,对于他个人能不能因此受益,拿多少钱,他根本不在意。
而妻子也很支持。
潘老说,我还愿意干事业,但是缺一个老伴的话,那兴趣就差多了。现在我能够全力以赴还投在事业上,就因为老伴陪着我。
当然,在最平淡的生活里,潘际銮也会弄点小惊喜。譬如在钻石婚的时候,偷偷做好相册放在老伴床头。
她说:“他从来没有送过我花什么的,他没有这么浪漫,一心扑在他的工作上。送个相册已经够进步的了。”
60年来,潘老的每一个决定,老伴儿都支持,两人从没拌过嘴。潘老说:“但愿她长久,她活着,我就有支持。”一句平平淡淡的话,包含的却是一起走过的60年中,相扶相守的默契和深情。
这笃定而美好的爱情,实在是给八卦喧嚣、底线沉沦的浮躁社会狠狠一击,犹如一泓清泉,沁人心脾,让人们感受到真正爱情的力量。
不禁感叹,那个年代的人很稳,爱上一个人,就是一辈子,做一份工作,就坚持了一辈子,研究一个专业,就用了一生的时间。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