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以前霜冻一来,家里农作物损失了一大半,都不知道该种什么。”家住浙江衢州柯城的王力(化名)拿着刚刚分到手的《果蔬新品种推介》的小册子,仔细翻阅着里面的新品种介绍,渐渐放下了压在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的收益成了社会聚焦的问题。作为改革热土的浙江,此次也走在转型前列,率先在温州瑞安“试水”农业的“三位一体”改革。通过近十年的实践,2015年,浙江将7个县市列为农业“三位一体”的试点,2016年,又安排了20个县市进行推进,衢州柯城便是其中之一。
地处钱塘江上游的柯城,生态环境良好,向来是农产品的输出大地,因为此地椪柑种植历史悠久、品种多、味道好,素有“中国椪柑之乡”的美誉。然而,近年来,因为国内外市场的冲击以及寒潮霜冻的影响,柯城椪柑产业遭遇“寒流”,越来越多的橘农因为“不知道该种什么”,在新苗木的选择上,盲目跟从,导致椪柑品质日益低下。
另一方面,柯城本地的育苗农场也因为优良产品得不到大众的喜爱而陷入窘境。在这种情况下,柯城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以下简称柯城区农合联)应运而生。
“我们就是要搭建农户和农场之间的桥梁,让农场里的优良品种得到推广,让老百姓的腰包一个劲儿地鼓起来。”柯城区农合联的秘书长徐宽善表示。
据悉,在生产过程中,柯城区农合联通过获取基地新品种的培育信息、农户自主选择反馈种养殖需求,“按单配菜”,为意向双方牵线搭桥,“有的放矢”,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农业资源浪费或资源短缺的情况出现。
座落于柯城的永乐农场以培育柑橘新苗木为主。“以前,我们培育出来的新产品,老百姓别说是不了解了,连知道的都没几个。”永乐农场的负责人卢志成坦言,因为打不开知名度,使得农场里好的苗木得不到推广,苗木基地的效益得不到体现,柯城的柑桔品质也得不到提升,“而现在农合联把我们的新品种做成宣传册,还做好老百姓的种植意愿统计工作,一方面宣传和推广新品质,让老百姓知道种什么,推动柑桔提升转型,另一方面让我们基地的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新苗木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基地为柯城柑桔转型的力才使得上!”
除了搭建农民与农场的桥梁,柯城区农合联还通过“抱团模式”,消除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效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低、农村土地产权、林权抵押缺乏相应配套法律制度的顾虑,从而降低银行设定的信贷准入门槛。
据悉,截至2016年10月底,柯城已累计向来料加工、家庭农场、柑橘产销、电子商务、乡村休闲旅游、粮食生产等六大领域发放贷款7亿元,贷款余额2亿元,使该区198家专业合作社因发展生产、供销所需资金的问题得到解决,5万亩柑桔转型正有序推进。(见习记者 李倩倩 通讯员 傅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