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推广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运动健身的行列。然而大多数的上班族日常工作繁忙,只能选择周末双休日进行集中式运动,成为“周末运动狂”。殊不知,这样的运动方式非但不能很好地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反而容易对身体造成损伤。
对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康复科主任欧海宁表示,要避免“周末运动病”,需要利用好平时的“碎片时间”。
专题策划 郑少山 专题撰文 广报记者 杨杏萍
调查
普遍存在的“周末运动病”
因突击高强度训练引起
“宅女”香香为了减肥,加入了“运动大军”,周日与同事一同组队打了将近3小时的羽毛球。筋疲力尽的她一夜好眠,然而第二天醒来后发现全身肌肉酸痛难忍动弹不得,只能打电话请了一天的假休息。
小健热爱踢足球,但平日几乎没有时间运动。因此周末踢球时他总是使出“洪荒之力”,不踢尽兴不罢休。在一次球友对抗赛中,小健意外扭伤,足足休养了两个月,才能重新上场。
老王年过五旬,多年的烟酒应酬让他长出了啤酒肚,但老王认为自己平时无病无痛,年轻时还是学校田径队主力,便信心满满地报名参加了社区举办的“迷你马拉松赛”。怎料周末操练时才跑了几步,就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固执的他咬牙坚持,最后眼冒金星几近晕厥,在路边休息了好久才缓过劲儿来……
以上三位受访者的经历对许多上班族而言并不陌生,这些因突击式高强度训练而产生的各种病症,就是我们常说的“周末运动病”。
原因
“暴饮暴食”与“偏食挑食”
运动也不能“偏科”
对于“周末运动狂”,欧海宁医生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如同你饿了一个星期,然后连着两天暴饮暴食,这样肯定会对身体产生伤害。”
欧海宁表示,从医学的角度来说,所谓的“周末运动病”常见表现共分三种:肌肉软组织损伤、关节和韧带损伤和心肺疾病。造成这些病症的主要原因,除了运动方式的错误,也与人们对“运动”存在的普遍误解有着很大的关系。
运动共分为三种: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柔韧性运动。人们常说的运动,主要指的是跑步、球类运动这样常见的、对体能消耗比较大的有氧运动;抗阻运动主要指增强肌肉力量的运动,比如健身房里的举哑铃;柔韧性运动则是指增强身体柔韧性的运动,最常见的就是瑜伽。
欧海宁表示,对运动的认知不足,让很多人不能全面均衡地进行锻炼,这也是造成“周末运动病”的主要原因:“抗阻运动与柔韧性运动都能够改善身体的运动条件,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有氧运动。但大多数人在选择锻炼方式时都只会单一地选择有氧运动,而忽视了对身体条件的锻炼,这样当有氧运动强度超出身体负荷能力的时候,就很容易造成身体损伤。”
“偏食挑食肯定会造成营养不均衡,在运动上的偏类,同样也是对身体的一种伤害。”欧海宁如是说道。
秘诀
合理利用“碎片时间”
挤出时间,做好抗阻和柔韧性运动
或者有读者要说:“我们连周末运动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哪有那么多的精力去考虑均衡运动?”对此,欧海宁表示,其实只要合理利用好平时工作和生活中的“碎片时间”,就能很好地做好抗阻运动和柔韧性运动:“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小道具,比如大的矿泉水瓶装满水,可以替代哑铃,在看电视或者午休的时候利用10来分钟时间举一举,就是一种很好的抗阻运动锻炼。抗阻运动能让你在进行有氧运动时肌肉的能量更加强大。这样的锻炼也不用很多,一周进行两到三次就足够了。”
而柔韧性运动则更加简单,欧海宁表示柔韧性的锻炼就算在办公室的时候都可以同步进行:“像是压压腿,弯弯腰,伸展一下手臂和腿,这些简单的锻炼,我们在坐了2个小时后都可以做一做。或者也可以通过网上购买弹力带之类的辅助道具,在家里甚至是在办公桌前通过弹力带进行简单的拉伸,能达到很好的柔韧性锻炼。柔韧性运动能更好地保护你的身体不容易受伤,让你的身体更加柔软和协调。”
除了利用“碎片时间”,欧海宁也极力提倡上班族们将运动时间“化整为零”:“按照WTO在2010年提出的倡议,每个人每周要至少保证150分钟的运动时间,也就是两个半小时。假如你集中在同一个时间去完成这个指标,你的运动强度就太大了。所以我个人更建议大家将这个时间分散安排,每天拿出半小时时间,跑步、骑单车或者游泳都是很好的选择。就像我们提倡的‘少吃多餐’。”
专家档案
欧海宁
博士,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康复科主任。美国纽约大学RUSK康复医院访问学者。从事康复工作20余年,擅长骨关节损伤和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康复。对运动损伤、中风后偏瘫、认知功能障碍、肉毒毒素治疗有较深入研究。
运动笔记
在医生身份之外,欧海宁也是一名“运动发烧友”,采访中她表示医生的工作经常需要久坐,有时夜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所以日常她会选择在医院的后花园进行长跑,通过这样达到锻炼的目的。为了不影响日常工作,欧海宁会利用一些手机软件辅助测试自己平日的运动强度,以便及时对运动计划进行调整,达到最佳的运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