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旅行社对不文明游客说“不”,应形成制度,并向全国推广,让所有景区、旅行社都拥有拒绝权。
今后,针对在故宫、天坛等文物古迹处乱涂乱画、损坏文物,或者来京旅游期间严重扰乱旅游秩序的游人,景区、旅行社有望获权对他们说“不”。12日提交北京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审议的《北京市旅游条例(草案修改稿)》中,对于上述旅游不文明行为,以及非遗景区讲解员、一日游、民俗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
之前旅游主管部门建立游客“黑名单”制度,游客因不文明行为上了“黑名单”,不仅影响到未来旅游,还会影响到银行信贷、出境等,主要是侧重于个人信用方面的惩罚。此次北京市审议的条例中,则赋予了景区、旅行社对不文明游客说“不”的权力,乃是对游客“黑名单”制度的细化和落实,通过加强终端管理,让景区、旅行社拥有拒绝服务的权力,从而倒逼游客注意自身行为举止,遵守文明旅游的规定,以免被拒之门外。
条例明确由北京市旅游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给“游客不文明行为建档”,将较为原则性的旅游者不文明行为记录相关规定,予以细化,主要针对“在旅游活动中有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破坏公共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损毁、破坏文物古迹以及其他严重扰乱旅游秩序行为的旅游者”。景区、旅行社则可以根据建档资料,对纳入“黑名单”的游客,采取针对性的拒绝服务措施。而且,此举并非强制性标准,而是将选择权交给了景区、旅行社,由其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决定。
北京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每年都能吸引到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但少数游客缺乏文明素养,不注意个人行为,不遵守文明旅游规定,随意涂抹、损坏景区景观,甚至在文物古迹上刻字,造成非常恶劣的负面影响。近些年来,故宫因游客不文明行为而频频上头条,令景区管理者很是烦恼,却受限于景区没有执法权,对游客不文明行为也只能以劝阻为主。而在条例实施后,就可以依法拒绝不文明游客,剥夺其参观游览权利,以肃清不文明行为乱象。
景区、旅行社对不文明游客说“不”,应该形成制度,并向全国推广,让所有景区、旅行社都拥有拒绝权。如此一来,就会形成集群效应,不文明游客到哪里游玩,都将不受待见,令其感受到无门可入的压力,接受最现实的惩罚。